在野法潮》體現人民的司法─現在進行式

2021-10-25 05:30

? 人氣

因應目前司法要求 往下個世代扎根

的確,發現問題就去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態度。黃國忠院長憶起過去,執行處張貼了很多公告,既不環保又無法凸顯即時的資訊,於是改為電子看版,現在一進北院,在法警室就有個執行處的看板,帶來即時又透明的資訊。而分散在各廊道的自動報到系統,也總令首次到訪者感到時代進步的氛圍。將來更會在各樓層廊道及法院入口處設計揭示引導系統,讓當事人透過自己的手機即可查詢所在位置,並知道如何到達要去的洽公或開庭處,且這些資訊都會同步放在官網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友善使用者的規劃也會在未來的華山司法園區處處體現。不只律師前來開庭不用擔心車位問題,連同協助法院完成整個訴訟程序的證人、鑑定人、解委委員或志工等,都有規劃車位。甚至有規劃SNG車停放處,將來的法院外觀,也可以整齊有序。

至於法院內部,從律師休息室、當事人休息室、證人休息室、檢察官休息室、媒體發布室等,將一應俱全。對於被害人或身障者,也規劃了保護及無障礙設施。黃國忠院長甚至設想到若有視障律師前來開庭,都期許能提供他更友善的執行職務的武器。另有值得一提的,在地下室也將設置一間負壓審訊室,供傳染病患者使用。

隨著工商環境和百姓法治意識、人權意識提高,黃國忠院長觀察到社會上對司法寄予越來越高的期望。甚至立法機關也逐漸將原本非司法院所乘載的範疇,通過立法方式由司法乘載。例如精神衛生法、尚未有定論的跟騷法等。另外像家事事件等原非屬司法職能,普遍也認為應結合社會力量,而非單純以傳統訴訟方式去解決。也因為社會對司法的期待越來越多,只有建築量體夠,才有餘裕做出妥適的空間安排。

從作為首都法院的臺北地院做起,彰顯司法公益跟司法公信力,讓百姓由衷尊重司法、司法也能正向地回應社會的需求—這才是司法應該走向的正確的道路、也是華山司法園區的價值。

*本文原刊《在野法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