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阿富汗爛尾戲」對美國盟友沒影響,那是騙人的,台灣愈是自我壓驚,愈顯示心虛,拜登就是在搞全面性戰略內縮,日本右翼才會那麼緊張,台海戰爭八字都還沒一撇,就在想怎麼從台灣撤僑。
國民黨作為「美國棄子」的歷史受害者,黨內知美派一堆,也不敢質疑美國半句,跟在民進黨後頭哄騙台灣人民,禱念「台灣不是阿富汗」,王金平還嫌黨不夠親美親日,江啟臣額頭上貼著林為洲,朱立倫臉上寫著「親美反共」,就是沒人敢說實話:台灣不是阿富汗,但美國就是美國,今棄阿,明棄台,到頭來只會怪你自己不爭氣。
當初美國為堵蘇聯而拉中國入夥,華盛頓親北京一親四十年,國民黨也就當了四十年棄子,現在華盛頓親民進黨,國民黨仍繼續扮演棄子角色,被視如敝屣還愈來愈舔美,既無恥感,又無膽略,憑什麼嫌民進黨膝蓋太軟?
印度拒當亞洲北約小媳婦 力求藉機成為新世界工廠
印度,現在是美國力捧的反華陣地,可說碰上了百年歷史機遇,一如1979年作為反蘇陣地的中國。然而,所謂「亞洲小北約」,美日印澳「四方會談」,看似陣容堅強,實則一盤散沙,因為印度始終不滿美國的口惠不實,沒實質好處就不想當小媳婦。
美國外長、防長接連訪印,除了「嘴巴親」與「兩串蕉」,拜登沒給印度任何實惠,連可口的承諾都沒有,老大幹得如此寒酸,印度自然在「四方」裡站隊得不乾不脆,欲迎還拒。

印度想要什麼呢?
在中長期戰略層面,印度想利用這次歷史機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讓全球供應鏈重心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然而在此層面上,印度認為西方看上的是越南(或東協),而對印度的拉攏,不過是想讓南亞強權牽制中國,好讓西方專注對付俄羅斯這個長期的戰略對手。
由於印俄關係良好,這樣的思路當然也就來自於俄羅斯的戰略分析,印俄可沒忘記拜登競選時說的這句話:美國最大威脅是俄羅斯,中國則是最大競爭者。
拜登的大戰略是如此,歐洲亦然,尤其是那些懼俄的東歐小國,如立陶宛打「台灣牌」反華,主要針對的是俄羅斯,其次才是與莫斯科關係緊密的北京。再如烏克蘭,當拜登擁抱普丁的那一刻,親美的烏克蘭即大受衝擊,不惜翻臉改親中。
既然如此,印度想親美也得再三盤算:現在跟美國跳得歡,哪天中美關係又緩和了,被中國拉清單報復,絕對是得不償失。畢竟,美國太遠,中國太近,今日阿富汗,明日印度。
重啟普惠制 是印度短期最迫切目標
短期戰略層面,印度最想爭取的是,美國恢復對印度的GSP (Generalised System of Preferences)地位。GSP一般翻譯為「普惠制」,指的是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出口產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的,不談互惠的優惠關稅,以促進開發中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