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讓確診數從破百降至0!德國媒體大讚台灣防疫有成,守住疫情全靠4大關鍵

2021-08-25 15:17

? 人氣

台灣僅花三個月,就將確診從數百降至個位數。(圖/顏麟宇攝)

台灣僅花三個月,就將確診從數百降至個位數。(圖/顏麟宇攝)

台灣今年5月起爆發一波新的本土疫情,短短3個月內,新冠確診數從1千多人增至1.5萬人,死亡從1百多人增至800人,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台灣面臨最嚴峻的疫情考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時間,台灣防疫警戒提升至三級,實施類似軟性封城的措施,像是居家上班上課丶餐廳禁止內用丶娛樂產業關閉等,台灣的社會氣氛也因確診數和死亡數居高不下而低迷,直至8月初疫情才逐漸緩和。

公衛學者分析,台灣能控制住這波疫情,除了基本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丶社交距離及匡列確診者進行隔離等,大量篩檢以及台灣地方基層丶民眾合作,功不可沒。但學者同時也提醒,台灣接下來的防疫挑戰是Delta變種病毒,並直言「Delta變種病毒一定會傳至台灣,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擴大篩檢丶軟封城

前院長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向德國之聲表示,台灣面對的病毒株是以英國病毒(Alfa)為主,傳染力不及Dela病毒,但傳播力仍高,廣篩阻擋疫情傳播的重要關鍵。

他說:「台灣透過廣篩方式找出無症狀感染者,提早發現才能阻斷傳染鏈。」這還需要台灣精準且快速的的疫調,像是匡列確診者,公布足跡,篩檢接觸者等。

事實上,台灣5月爆發這波疫情前,僅針對有症狀者檢測,因應這波疫情才將篩檢對象擴大至有接觸史的人,不過起初也遇到篩檢量能不足的困境,幾周後才逐漸補足。

美國史丹佛大學公衛政策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也表示,除了軟性封城,台灣疫情能緩和還可歸功於大量篩檢。台灣從5月中開始實施「三級防疫警戒」,嚴格規定室內5人丶室外10人之聚會人數上限,以及強制關閉娛樂場所丶要求餐廳停止開放內用等防疫措施。

民眾合作及基層衛生體系

台灣人的公衛觀念及警覺力也成了抗疫助力,詹長權說:「台灣人的衛生意識高,會提高警覺,做的防疫措施比政府規定的還要多,因此社會流動性很快就降低,減少人與人的接觸。」

他也向德國之聲指出,地方政府匡列感染者及接觸史也很重要。他並舉例,彰化疫情調查非常快速,精準的疫調,找出感染者擴大匡列並隔離,「很快找到從台北萬華回到彰化的人,阻斷社區感染」。

基層了解鄉鎮居民樣態,像是民眾常聚集的地區,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決定篩檢對象,截斷病毒傳播鏈。詹長權舉例,屏東地形狹長,但人們的生活圈有很清楚的模式,因此能直接針對地點來擴大篩檢。

王智弘也指出,台灣民眾的配合度是防疫關鍵,他表示:「民眾自律,互相監督,若有確診者到處跑,就會通報」,並補充,「文化上,台灣人自我保護(Self-Preservation)及生存的意識高,與西方人的冒險精神不同,所以面對疫情台灣人更謹慎小心,也是能控制疫情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