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五倍券變消費券,蘇貞昌要捍衛的下一個戰場

2021-08-16 07:20

? 人氣

5倍券政策轉向,蘇貞昌算是最大的輸家。(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5倍券政策轉向,蘇貞昌算是最大的輸家。(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在外界批評質疑不斷、連黨內都不挺的強大壓力下,上周五傍晚政策終於轉向,政院由發言人羅秉成宣布,行政院長蘇貞昌採納黨內多數意見,「可評估全部由中央政府來吸收負擔」;這個「可評估」3個字應該只是為自己留點面子,政策轉向已無疑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時五倍券其實已等同蔡政府批評最多、最不願被認為仿效的馬政府消費券,民眾也可回頭看看官員為此政策說過的鬼話,而由堅持不放、強力辯護到最後的轉向,行政院無疑是最大的輸家。

不發現金和要民眾掏錢的理由

為了增加消費、刺激經濟、協助因疫情受創的產業,行政院決定要發振興券,而且手筆要比去年的三倍券更大:去年民眾用1000元換3000元的振興券,即所謂的三倍券,這次則是民眾用1000元換5000元的振興券(五倍券)。社會各界與黨內外對此政策都有不少批評,最主要的批評:一個是要求發現金,一個是要求不要再要民眾拿1000元出來才能換到券。

外界的批評有一定的道理,但行政院的規劃也有理由:不採用發現金手段,主要是無法收到讓民眾限期內消費的效果;要民眾以1000元換券,其實就是要民眾搭配也自己出資消費的意思,政府也能用較少的錢達到更強的刺激效果,白話文講就是政府可以「省點錢」,或是反過來講,政府出一樣的錢,能達到的刺激效果更大。

20201110-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盧逸峰攝)
行政院去年推出振興三倍券。(資料照,盧逸峰攝)

實務的結果與效果如何不談,行政院的理由可以接受。當然,行政院堅持用所謂的「N倍券」的原因之一,也是極度可笑:避免變成跟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一樣,因為從11年前到現在,民進黨都在痛罵消費券失敗、對經濟沒有幫助。也因此去年的三倍券,雖然痛罵要民眾先拿1000元的聲音同樣存在,但最後還是輕騎過關,完全如政院規劃的推動。

3倍沒事,5倍反而眾人都反對?

如果以金額而言,去年拿1000元換到3000元券,今年同樣的錢換回5000元券,大家應該接受度更高、更沒話講才對,結果今年反而壓力大到行政院不得不轉向,除了因疫情再起與疫苗政策失利,社會支持度降低外,政治上黨內立委與地方諸侯的「不同見解」,算是關鍵因素。

當然,經濟部那份毫無專業、吹噓三倍券創造千億元經濟效益的評估報告,在「娛樂」社會大眾之餘,也可能激發不少反感;總之,牆倒眾人推!

在政策轉向後,也可以好好回顧官員們的「曾經說」:蘇貞昌說馬政府的消費券沒有經濟效益,「最不好的就是馬政府舉債新台幣839億元、每人發3600元,也沒刺激到消費,好可惜」。但這次發五倍券,其實就是100%的消費券,政府要花上千億元,全部都是舉債而來。不過幾天前,蔡蘇會後說蔡英文指示行政院,以去年三倍券的成功經驗為基礎,就五倍券的振興政策,提出更加完善計畫──現在是否變相承認「更完善計畫」就是變身為消費券?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