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黨百年》胡適難題解決了嗎?

2021-08-01 07:10

? 人氣

2008年新野縣:中縣幹部

馮軍旗,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華人百科

《中縣幹部》是現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的馮軍旗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在中國引起了廣大迴響,原因有二。一個是出於《中縣幹部》著墨於中國在2008到2010年這段期間的縣鄉治理,另一個則出於這篇論文充滿中國特色的研究手法:當時仍在北京大學念博士的馮軍旗本人,被安插到了「中縣」,進行臥底式的田野調查。「中縣」其實是化名,中縣便是河南省新野縣,馮軍旗本人曾先後擔任過副鄉長跟縣長助理。

透過一線的觀察、大量的訪問基層黨幹部,馮軍旗勾勒出了中國共產黨窒息式地鄉村治理,以及農民工出身的基層幹部跟「紅二代」高層幹部的矛盾。對於當地官員來說,不同的鄉、縣各種職務對於升遷的幫助不同,這些升官的隱形階梯影響了官員做事的誘因,為了壟斷肥缺,當地紅二代家族利用送禮、聯姻、打牌等方式彼此連結,形成了政治肥缺「不落地」的現像。

除了紅二代之外,馮軍旗也觀察到了另一股勢力:那些由解放軍轉任到地方基層的幹部,這一匹軍方出身的幹部,很少出現在歐美學者的文章裡頭,但在《中縣幹部》裡頭,他們雖不高調,卻不容小覷。

《中縣幹部》也露骨地寫出了黨幹部如何介入了各種地方經濟事務,更側重其中的利益分配與衝突 — 比方說縣醫院被視為「窩子弟」首選,許多黨幹部安插了大量親戚在縣醫院裡頭工作,生起一些醫療糾紛,起初只是醫死了人,後來竟演變成民眾跟官員的衝突。

除此之外,縣醫院還發生過醫師械鬥,起初兩個老醫師打架,結果變成了各自的親戚跟利害關係人都前來助拳,引爆成百人大戰(《中縣幹部》,頁69)。相當的魔幻寫實,但這些描述在中國具有一般性,《中縣幹部》才會引起許多人共鳴。

但如果我們退一步去看這「縣醫院窩子弟」的魔幻寫實畫面,便會發現當初胡適說的「欠缺組織」的問題已經不見了。反之,中國今天的問題是一切事務被包在組織之內,多少都捲入到了黨政軍的利害關係當中。在中縣,就連兩個老醫生之間的衝突,都能演變成背後黨幹部派系之間的衝突。

中共史專家Maurice Meisner在《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一直強調一個論點:毛澤東留下來的中國是一個官僚的中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只是把純粹的計劃經濟,混和了市場經濟的要素,但對官僚體制本身沒有太大的改變。

由此觀之,才能深入理解中國今天的高成長,乃是官僚動員的結果。《中縣幹部》在第六章〈政績〉描寫鄉級官員為了升遷,發狂似地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馮軍旗用上了精彩的形容:「逼民致富」

「逼民致富」始自這種官僚升遷的誘因體制之下,地方經濟活動都被鑲嵌在黨政軍的組織裡頭,則一個村民想躺平都不行,出於官僚對於升遷的渴求下,地方人民被要求去學習國外最新的技術、蓋最新的工廠、生產最新的產品,貢獻於區域的人均GDP增長。

這種「逼民致富」的狂熱,也造成了許多問題,比方說地方的高度舉債、挪用經費、貪腐、提高對農民的賦加稅,但人民並沒有被關在官僚鐵牢之外的選項,要不是不知道這些是問題,不然就是只能吞下去。

這制度要有效運作,相當依賴上級官僚的監督。比方說在中縣,一個鄉鎮的書記為了衝刺業績,可能有虛報了該鄉鎮養殖的牛隻數量,當時縣書記要去一個鄉鎮視察,這名鄉鎮書記或許是為了充場面,又或有虛報而怕被被發現,緊集動員了全鎮的牛群,甚至跑去鄰近鄉鎮臨時租借農民的牛,結果牛群數量太多,在趕牛回來的路堵塞了馬路,剛好被縣書記看到了這畫面(頁132)。

除了上對下的監管外,《中縣幹部》也觀察到了官僚體制裡的另一機制:舉報。因為官員與官員之間彼此競爭,舉報搞掉一個對手,自己升遷的機會自然提高。鄉級幹部之間的惡鬥舉報到縣級紀律委員會(縣紀委),縣級幹部之間的惡鬥舉報到省紀委,省之間的惡鬥可以再提到中紀委,也就是中央紀律委員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縣幹部》是寫在「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工作」之前。自從習近平開始打貪之後,中央紀律委員會會主動「降級」去監督跟打擊縣跟鄉鎮等級的官員,而基層官僚的運作也有些改變。但整體經濟活動在打貪之後,然後嵌入在官僚體制當中,只是許多原本由地方官僚所掌控的事務,今天改由中央直接接管、督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