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民小學教師?

2021-08-30 05:50

? 人氣

「國民小學教育」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重要的啟蒙階段,那麼此一階段的師資也相對的重要。(資料照,Pexels)

「國民小學教育」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重要的啟蒙階段,那麼此一階段的師資也相對的重要。(資料照,Pexels)

假如「國民小學教育」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重要的啟蒙階段,那麼此一階段的師資也相對的重要,因為起始的基礎教育必須是經驗豐富、富有愛心、熟悉教材教法的老師來擔任才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在此之前有學前教育(幼兒園)、家庭教育,但國民小學畢竟是整個學制、學習生涯中的正式起點,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小學老師如此重要,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小學老師?又該如何培育呢?

當前師資培育機構能培養出小學所需師資?

我們仔細回想,對於小學時代的學習記憶,是當時的學習內容居多,或是當時的遊樂趣事記憶深刻?相信大部分的人,對當年學些什麼也許沒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對小時候的遊樂趣事、某某老師的認真提點,才是在和老同學見面時的熱門話題。因此,身為老師就是服膺「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我們相信,對於小學師資的要求,除了具備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專業訓練之外,更要著重在幫助學生探索興趣、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陶冶性格與養成良好的習慣。但當前的師資培育機構,真能培育出目前國民小學所需的師資嗎?

學生、教育、教學、課堂、課程、教師、教授。(圖/Pexels)
小學師資要著重在幫助學生探索興趣、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陶冶性格與養成良好的習慣。(資料照,Pexels)

我們的國小師資培育自1994年《師資培育法》公布後,即確立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政策,師資培育機構除了原有師範校院外,還包括一般大學教育院系所或師資培育中心,這樣的師資培育的概念,已將過去教師具有較崇高與受尊敬的地位,漸漸轉變到以「契約化」、「大眾化」與「市場化」之趨勢。

這樣的改變也讓中小學教師們受到「職務商品化」的影響,而改變了教師的自我期許與定位,這對小學教育的品質是值得憂心的。再從諸多的研究顯示,師資培育學校的錄取分數逐年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會質疑當前的師資培育政策,是真的重視國民小學師資素質嗎?

新冠疫情考驗教師應變能力

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學校教育因防疫關係,改變了許多教學現狀,如遠距教學、線上授課。老師們得配合防疫需要隨時應變,假如老師們的資訊素養不足,無法善用資訊器材,或無法將教材順利呈現在網路上,則對於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效果,也必然有所影響。

換言之,我們對於現代師資的要求,除了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輔導學生知能之外,也要有諸多應變的能力、持續學習、開闊的視野與對未來世界有更前瞻的認知,顯然這樣的要求標準是很高的,但相對的我們在師資培育上又下了多少功夫?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強調,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與能力的重新建構,界定優秀教師的能力包括學科知識、教學技巧、自我批判的反省與能力、尊重他者的尊嚴與同理心、管理能力等。德國也將教師定義為「學習的專家」,且具備了自我學習、自我覺知、自我評價與責任心、持續發展、參與學校發展、支持內部與外部評鑑、擴大支持系統等面向的能力。

先進國家對於師資素質的要求

英國在《建構一個21世紀的學校系統》白皮書指出:教師是能夠將自己的教學熱情具體表現在平時的精進、充分投入與學生相關的教育與支持性活動中,且受到良好的引導、擁有高度技能,以及展現出充分的動機與效能等。

鄰近的日本在2005年《創造新時代義務教育諮詢報告書》指出:理想教師必須對教職有強烈的熱情具有教育專業統整人際互動的能力。在此三個層面上,教師必須對學生有關懷與責任心、理解學生、指導學生、班級經營、教學與教材製作、解釋課程等,並具有認知多元社會、常識與教學、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的人格特質。

從上述的資料發現,先進國家對於師資素質的要求是全面的、是嚴謹的,尤其面對詭譎多變的未來世界,更需要培養出能應變環境、獨立思考的未來公民,且依據發展心理學研究,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榜樣學習導向,小學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小朋友模仿學習的對象,師資素質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由此,我們檢視當前對於小學師資培育有如此思維嗎?

依據《師資培育法》第3條第1項:「師資培育指專業教師之培養,包括師資職前教育、教育實習及教師在職進修。」第4條更規定「課程基準,應符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綱要、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教學能力,並符合各項重大議題。」

只是就目前國民教育現場與實務而言,除了師資培育法規所訂的培育標準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對未來師資應給予更多有關「人生導師」課程選項,特別是處在多元社會下,學生更需要個別化的教學與價值引導,108課綱所強調的「適性揚才」不也是相同的意義嗎?

應該開設更多元的選修課程

我們以某大學教育系所設定之主副修課程內容為例,訂了8項的核心能力,包括教育專業基礎理論教育專業實務,如「課程與教學」、「數理教育」、「教育行政」等,也強調反省、敬業、溝通、領導與團隊合作之基本知能與涵養。再加上理性邏輯思考尊重多元文化人道關懷之基本知能與內涵等。修完這些課程之後,基本上應具備了參與教師資格考試的權利,之後還必須參與實習、教師甄選等過程,才能真正成為教師。

但審視培育課程內容還是偏重「教學技術」層面,我們認為應該開設更多元的選修課程,讓未來的師資有更開闊的視野才是。

教育必須是公平的,政府有責任讓每個人都活得有希望。貧富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世襲,多少人希望能藉由公平的教育機會,得以翻轉現實困境。多少人希望能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得以實現理想。

目前的12年國教政策若無法從制度面徹底解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所造成的不公平,則從師資培育的面向加強師資水準,培育出好的老師,好好的教育學生、鼓勵學生,是值得考慮的方向,否則我們將越來越看不到教育應有的功能。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