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枯旱微解封的三個想法

2021-07-13 06:30

? 人氣

台中市長盧秀燕視察中央公園開鑿水井進度。(圖/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在旱象期間,視察中央公園開鑿水井進度。(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另外一個是在台中推動的「工地地下水」。這些新建案工地為了平衡地基抽的地下水,平常多排到河川丟棄,但這些水其實很有用,不必處理就可以當成混凝土冷卻水或清潔。但一開始對於是否要把工地地下水併入自來系統,內外都有不少疑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因此,雖然台中市盤點了65個工地,每天可抽取的地下水的總量是81萬噸,但最後只有少數工地投入。倒是看到這個方法成功後,變成一個受歡迎的點子。為創新想法建立成功範例,可以取得信任,下一次再推動新的想法時,受到的阻力就會比較小。

體認自身責任,協助整體渡過難關

今年枯旱,部份地區的民生、農業、工業用水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台中、彰北、苗栗從4月6日到6月6日,連續兩個月供5停2。全國9.5萬公頃稻作休耕。科學園區最高減少供水17%。

這些都是不得不的強制性措施,但如果體認到自身責任提早節水,個人、整體的影響都會減輕。農業單位平時就推動省水灌溉、工業區提高廢水回收率、環保單位鼓勵放流水回收不排放。並且提出民生節水指引,讓人民可以依循等等。

經過百年大旱,看到水庫蓄水率回升,二期稻作如期供灌,產業及民生用水回復正常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未來必將與缺水風險共存,這需要風險意識、創新想法、並落實己身責任才能因應。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