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疫情延燒下系所評鑑的非迫切性

2021-06-11 05:50

? 人氣

疫情爆發以來,發生多起大學染疫事件。圖為台北市政府於文化大學設立機動快篩站。(顏麟宇攝)

疫情爆發以來,發生多起大學染疫事件。圖為台北市政府於文化大學設立機動快篩站。(顏麟宇攝)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至今尚未見到趨緩的跡象,日前(6/7)行政院宣佈延長三級警戒管制至6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也配合停止到校上課至暑假。這是自5月15日第一次宣佈停課以來,第二度延長停課的教育命令,這對已實施二十多天線上教學的各級學校而言,或許早就在意料之中,也都默默地接受這樣的行政命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此,筆者身為大學教師,在實施三周的線上教學之後,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揮之不去,那就是:教育部的「停課不停學」政策為什麼不能改成「直接提前放暑假」?喔,或許有些人認為筆者是一個想趁機偷懶的壞老師,故而才會有此念頭。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筆者真正想問的是:究竟是怎樣的社會文化讓我們的學生必須一直承受著「不能停止學習」的壓力?從過去的寒暑假作業、各式課後輔導或寒輔、暑輔課程到一直無法在台灣根絕的補習教育,為什麼台灣學生的學習時數總是居全球之冠(根據統計,阿根廷的學生一天只需要上課4小時,日本、德國、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家則約6至6.5小時;上課時數較長的國家包括法國、南韓、北韓、中國,約8至9小時,而台灣學生的上課時數竟然超越了北韓、中國,達到了9.5個小時),就連現在疫情嚴重的時期,都不能一刻鬆懈學習的腳步?

說是遠距的線上教學,但是事實上除了少數性質特殊的課程外,多數線上的遠距教學品質真的跟在教室內的實際教學還是有很大的效果落差。雖然線上教學也有其遠距教學的優點,但普遍看來仍有諸多挑戰,例如:缺乏面對面的交流、學生能立即作出的回饋有限、學生需要有較強大的自我激勵和時間管理能力、測驗或評量不易預防作弊、理論講述外的實踐課程不易操作、學習品質不易認證和保證……等都是常見的缺點。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就算線上教學有諸多缺失與不足,但總比讓學生們放空不學習好吧?!

這就是重點所在了。雖不難理解華人文化中「勤能補拙、吃苦耐勞、好學不倦……等」民族性格,但歷史早就告訴我們「正確的決策與方向,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如果以台灣過去所有莘莘學子們付出的高時數學習代價而言,台灣的學習風氣或學術成就早就該居全球之冠了,但事實上卻是台灣畢業後的社會人士每年的讀書閱讀連一冊都不到。為何?這是因為過量過多的學習內容,早就撐壞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胃口,逐漸形成了台灣民眾普遍的閱讀或學習厭食症了。

對此,或許作為義務教育的中、小學雖發現線上教學品質不佳,但在封閉的社會輿論與教育政策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地苦挨至暑假到來。不過,有些國立大學(例如東華大學)卻早已看出這個趨勢而直接向教育部報備提早一至兩周放暑假而不必再浪費教學資源,只為滿足形式上的18周上課時數。相形之下,同樣是高等教育的大多數私立大學卻不敢這麼做,因為它們深怕被冠上偷懶或教學不確實的不良形象。以南部某私立大學為例,自教育部公佈「停課不停學」政策以來,雖然校內線上教學的設備仍有諸多尚未完備之處,但卻執意要求「停止到校上課,但不停學」的遠距教學模式,甚至為了突顯認真教學的良好形象,特別制定諸多規定以防止「教師不認真教學」或「學生不好好學習」的情形發生,例如:「教學、評量佐證資料均應上傳至學校教學平台。資料佐證說明如下:(1)遠距教學採同步教學者提交8成以上教學錄影、非同步教學者提交6成以上教學錄影與相關補充方式之資料;(2)交報告可擷取某一學生繳交報告之Email畫面;(3)測驗提交測驗卷檔案;(4)其他方式得自行決定佐證方式。」筆者聞之不禁失笑,這哪裡是大學教育啊,根本就是把大學師生當成小偷一般地防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