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北約的開路先鋒─回顧1945年的「暴食行動」

2021-06-06 07:10

? 人氣

很難想像,如果當年沒有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軍向荷蘭伸出援手,戰後的歐洲地緣政治格局會是如何?筆者過去有一位法國同事,其祖父參加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立場卻相當反美。他認為如果1945年解放巴黎的是蘇聯紅軍而非英美聯軍的話,今日法國能有更高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所以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如果真的在1944年到1945年解放巴黎的是紅軍,那麼屆時還有沒有戴高樂上台的機會,其實筆者都相當懷疑。更何況戰時支持維琪法國的法國人數量也不少,只怕蘇聯紅軍進入巴黎後,以此為由屠殺法國平民百姓的程度不會輸給在柏林的情況。關於為什麼會有不少法國人希望蘇聯解放,筆者會留到未來與各位分享,但事實可以證明,戰後西歐人的日子過得普遍比東歐人還要好。

以「暴食行動」還有柏林空運為基礎,美國在戰後迅速成為西歐公認的自由世界領袖。英國雖然為此相當牴觸,但考量到沒有「馬歇爾計劃」就沒有一個強大的西歐大陸來抗衡蘇聯,最終還是選擇了容忍。靠著美國的協調,法國也才願意與西德和解,為今日歐洲一體化的局面埋下伏筆。如果只是打倒納粹,而沒有辦法讓歐洲人富起來,又怎麼會有今天美國在歐洲的威望呢?

當然筆者也不希望被讀者們認為是美國的傳聲筒,就如同我在前言裡面提到的,包括荷蘭人與德國人在內的許多歐洲人,可能也如蘇聯或者中共一般認為美國的善行不過是「包了糖衣的毒藥」,目的是要以非歐洲國家的身份牢牢掌握住歐洲,不讓歐盟或北約擺脫美國走向獨立。如果有類似的觀點,筆者也希望大家能提出來理性探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