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地位難以取代 香港抗爭重要籌碼

2014-10-01 20:58

? 人氣

香港作為中國與全球金融體系互動的重要門戶(圖為紐約證交所,美聯社)

香港作為中國與全球金融體系互動的重要門戶(圖為紐約證交所,美聯社)

香港「佔中」運動挺入中國「十一黃金周」,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香港作為中國重要金融門戶的地位,將是中央政府思考因應對策的重要因素。過去數十年間,香港是中國幾乎所有重要金融政策的試驗場;中國希望扶植上海出口貿易的計畫,也須借力香港基礎。動用中國武力鎮壓,將動搖外商及投資人對香港法制獨立的信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獨立法制 金融貿易重要基礎


對許多企業及投資人來說,香港是既能提供西式商業環境、又可接近中國市場的重要金融樞紐,長期以來,在法治上享有相當聲譽。然而,近年來中國處理香港議題的態度,已引起香港運作能否繼續維持獨立的擔憂。包括6月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中國政府面對「佔中」運動的回應,將成為外界評估中國是否逐漸擴大對港控制的一大要素。


倫敦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認為,人們對香港金融運作的信心,將隨著香港警力與司法系統無法獨立運作而逐步削減。倘若中央政府出動武力鎮壓,將強化中國干涉香港法制的信念,許多銀行其企業也將因此卻步,進而影響中國(透過香港)與全球金融體系的互動。


雖然部分香港觀點認為,隨著中國積極建設上海等其他城市成為金融重鎮,香港的重要性難以持續維繫。但華鷹資產管理總經理應玉明認為,香港在金融領域上仍然佔有許多優勢。可靠的法律系統、深厚的金融交易經驗,以及中國內地資本管制的政策,都使香港依然位居領先。


在國慶升旗典禮外示威的學生(美聯社)


埃文斯-普理查德指出,中國政府雖然希望盡快平息動盪,但也擔心出手干涉香港法制體制,將促使外國企業外移到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而這是希望盡快扶植上海的中國政府無法負擔的代價。


中國取經香港 培植其他城市


2013年9月,中國在上海成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希望能加速上海在2020年成為金融重鎮。1年間,海關手續及企業註冊的繁文縟節雖有改善,也在保健、機械等領域開放更多外國資本,企業主整體對其成效感到失望。包括進佔中國國內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政策並未得到落實,上海自貿區開張即將屆滿1周年前,負責自貿區運作的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帶海波也在9月15日遭免職。


香港不僅是中國實驗金融政策的核心地區,還能幫助中國公司成長,並協助推廣人民幣成為重要國際貨幣。人民幣最早的離岸貿易便始於香港;近年來,香港發行以以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券(dim sum bond),也有助人民幣增加國際貨幣地位。北京為收購、管理與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成立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時,便增加了25億美元。


10月,中國當局可能啟動新計畫,開放海外投資人透過香港,進入上海證交所進行交易;試圖吸引已在香港落腳的投資人進入上海,衝高上海股票市場。此番借力香港的企圖,也有待於中央政府處理「佔中」的智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