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從太魯閣號災難,檢視我們的「品格教育」

2021-05-10 05:50

? 人氣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花蓮縣消防局、各地特搜義消及國軍前往救助。(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花蓮縣消防局、各地特搜義消及國軍前往救助。(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除了空難之外,這次在宜蘭發生的「太魯閣號災難」是臺灣有史以來,單一意外造成最大傷亡的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整個災難的發生始末觀之,讓人感嘆的是,這麼「低級」的過失,竟然釀成了如此重大的禍害。「便宜行事」、「心存僥倖」、「得過且過」……都不足以形容肇事者當時輕蔑的行為模式。

對「李義祥們」來說,也許會認為很「倒楣」。因為,在臺灣的工地,工程車任意進出、怪手當「變形金剛」用、險中求快、試試看、撐一下……,這樣的行為模式每天都在許多角落上演,「正常」得很;只是,這回,「沒想到」出狀況!

本來該時時「想到」會發生的事,竟然會因「沒想到」而釀禍,真是相當弔詭的現象。這固然是「工作態度」的問題,但也是社會風氣的問題;嚴格的來說,更是教育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現象何以致之,是值得我們嚴肅探討的議題。

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因而各自成為不同的專業。又由於專業間牽連頗廣,個別專業的任何脈動,其產生的衝擊也變得廣泛。我們固然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任何一個專業,如果沒有健全的「心態」作為引導,是很容易被他所掌握的專業反噬,專業反成為戕害社會的利器!

營造是一種專業。在營造系統下的各個工種,包括鋼筋工、模板工、怪手司機……,各自都是一種專業。就像臺灣的駕駛技術在全世界「嚇嚇叫」一樣,臺灣基層勞工的「技術」,較之於先進國家,毫不遜色。如果您在路邊看過怪手師傅,如何上上下下、前前後後,「操弄」那麼大臺的機械如使喚自己的十指般那麼靈活,就不會懷疑臺灣工人的技術。

然而,這次釀禍的就是怪手司機!他以為他可以用他的「技術」,把卡在邊坡的更大臺的工程吊卡拉上來!結果弄巧成拙,吊卡滑落軌道釀禍。

多少次的工地災難,是因為模板工人少放了幾根支撐,撐不住澆灌下來的混凝土重量而崩塌。模板工人本想以他的「經驗」化繁為簡,既省工又省料;一心以為只要「撐」過那段時間就船過水無痕,「沒想到」……。

南方澳大橋垮下來,則關係到另一種專業叫「檢測」。根據事後的檢討,垮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鋼索鏽蝕斷裂。被委託檢測大橋鋼索的「專業者」,只管檢測被交代的部分;其他的鋼索,明明也對橋梁承載力同等重要,他因管不著而任其長久疏於監管,終至斷裂。

專業的技術與知識不難藉著訓練達標;表面的效能,也可以用嚴密的查核機制達到預期水平。但如「行為者」沒有一顆求善求好的心,終會在某個不被人知的角落,「得過且過」的心態復萌,就會埋下災難的種子。

我們常在國外看到一些例子,不管是歐美或是鄰近的日本。一個路邊小小的鋪面工程,工人總是煞有其事的圍起護欄,然後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的清理、整地、鋪磚……。看似緩慢到與國內的「工作效率」不能比,但我們走在它們的路上很少有踏空、踩到水的經驗。當然,我們也很少聽聞在那樣的國家會因為像太魯閣事件發生的「低級疏忽」造成巨大的傷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