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手殺人還是給一個解脫?日本醫生協助漸凍人安樂死,引爆輿論爭議

2021-03-19 07:20

? 人氣

旁觀者草率下結論無異於暴力

但如果說以此次事件為契機,日本也要開始討論安樂死合法化的問題,我覺得還相當草率,似乎為時尚早。在網路論壇、網路SNS上,可以看到很多單純的意見,比如「疾病已經醫治無望,一心求死,為什麼不能讓這些人死呢?」「既然有生存的權利,那麼不就也有死亡的權利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樣的爭論面前,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首先,「安樂死」並不是單純指「安樂地死去」,而是為了讓那些飽受難忍痛苦的人擺脫痛苦而「使之死去」的行為。如果通過醫學治療或精神上、社會性的關懷和幫助能減輕患者的痛苦,也可以說是問題的解決和改善。但是,通過死亡的方式讓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實際上並未解決問題,而只是「消滅了問題本身」。

另外,認為那些強烈要求「想死」的人是不想活下去了,這未免過於武斷。人之所以「想活下去」,是希望「有意義、有價值地活著」,當人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時,就會悲觀地想去死。「想死」和「想活」其實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反過來可以說,正因為「想活」,人們才會「想死」。

因此,根據周圍的情況或與遇到的人的關係,「想死」的願望隨時都可能逆轉為「想活」。漸凍人症是一種肌肉逐漸萎縮和肌肉力量逐漸衰弱的頑症,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不過,有很多漸凍人症患者的病情比京都事件中的那位女性更加嚴重,他們戴著人工呼吸器頑強地生存著。其中很多人證實,有些時候他們也曾強烈地「想死」,並要求結束生命。

2019年,需佩戴人工呼吸器的漸凍人症患者舩後靖彥當選為日本參議院議員,成為世界罕見的劃時代事件。如果因為患者病情惡化,不能做的事情增加,就簡單地認為其生活品質下降,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則未免過於草率了。況且,身體健康的人說什麼「我要是變成那樣也想死」之類的話,對於生活在這種狀態中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冷暴力。

在集體利益優先的日本社會實施安樂死的風險

主張開始討論安樂死合法化的人,他們經常以此為依據——「輿論調查顯示有70%的人贊成安樂死(《朝日新聞》2010年實施的生死觀輿論調查)」。但是,這個調查的受訪者之中,不少人無法區分「安樂死」和「尊嚴死(控制或停止延命治療措施)」,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還有旨在減輕痛苦和提高生活品質的「舒緩護理」。在討論安樂死是否可行之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一個護理和支持的環境,讓那些飽受嚴重疾病或殘疾之苦的人能夠「作為人有尊嚴地活著」。

世界上安樂死合法化的,是個人主義傾向較強的歐美一些國家或州。在「患者權利法」都不存在、組織和集體利益優先的日本社會,如果安樂死合法化,可以想見,即使看似基於本人意願,但實際上是出於「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而被迫去死的情況會不斷出現。

當前在日本,很多人對老齡化急速發展和政府推進削減社會保障費抱有強烈不安。近年來日本社會對「死」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與其說是圍繞人的生命產生的深層追問,還不如說是這種不安心理起著更大作用。不安容易使人陷入狹隘的想法之中,容易助長對他人的依賴。在這種不安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容易傾向於簡單地選擇「安樂死」。我們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這種危險性,並對此保持警惕。


作者為鳥取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生死學、生命倫理、宗教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