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中美大兩岸關係改變後的中國周邊局勢

2021-02-24 06:40

? 人氣

因應國際局勢變動,國安人事19日異動。左起為邱太三、邱國正、陳明通。(資料照,顏麟宇攝、取自陸委會/影像合成:風傳媒)

因應國際局勢變動,國安人事19日異動。左起為邱太三、邱國正、陳明通。(資料照,顏麟宇攝、取自陸委會/影像合成:風傳媒)

針對國際情勢最新發展,蔡英文總統決定出手調整國安人事,總統府19日宣布,陸委會主委將由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接任,現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將轉任國安局長,現任國安局長邱國正將出任國防部長,國防部長嚴德發則將轉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媒體指出,蔡總統這波國安人事的重大調整,已經醞釀相當時日,最主要是因應包括美國總統大選及台海情勢的最新發展,決定進行相關人事的調整,以強化整體國安戰力的發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布局的重心角色是曾與蔡總統同機構為政務官的陳明通,看來層峰心中所謂美國及台海情勢的最新發展,主要是針對中國最新的局勢演變,在兩岸與國防上多所用心。外界認為被視為民進黨「中國通」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接掌國安局,是繼許惠祐之後第二位「文人」國安局長。這也顯示在新的國際與兩岸情勢下,國安情報工作將更重視研判中共政治意圖。

但傳統國際關係上有一句名言,如何正確評量你的對手不在於其意圖,而在於其能力。他想做什麼遠不如他能做什麼來的重要,這才是整個國安工作合理穩當的起點。

進入2021年以來,中國周邊局勢發生了不少對北京有利的變化,川普下拜登上本身就意味著美國政府本已成形對中國執行圍堵的鐵網,開始出現某種意義一定程度的軟化。一般認為相較於他魯莽的前任,拜登執政後以「內政優先」,對中國採「對抗、競爭、合作」的套路,先下令禁止使用「中國肺炎」等歧視性用語,對北京釋出善意,但又在貿易、科技、智財、網安、人權、新疆、香港、台灣等議題拉高姿態,準備聯合歐亞盟國制衡中國,並要求北京遵守國際規範。

上世紀中葉冷戰開始時,美國駐蘇聯大使肯楠,於1946年向華府發出後來被稱為「長電報」(Long telegram)的電文,分析對蘇聯與共產黨的看法並提出「圍堵」政策建議。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於1月下旬,也照此典故發表了「更長的電報:朝向新美國對中國戰略」指出,美國面對頭號競爭對手中國,必須捍衛的關鍵利益包括,保持整體經濟和科技優勢、確保美元全球主導地位、維持壓倒性軍事威懾力;同時美國必須防範中國領土擴張,阻止中國以武力侵略台灣,鞏固和擴大盟國夥伴關係,守護並改革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等,讓美國能夠「制衡中國,領導世界」。

這份大致上被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暨發言人馬紹章批成一文不值的,更長電報以後是否會成為事實還有待時間觀察。但目前印太戰略當中原先設定的關鍵三盟友,似乎現在都不太派得上用場。

其中重洋阻隔的澳大利亞因為離中國太遠,基本上本來就是個依人成事的龍套性角色。而且在全球經濟分工的版圖上,澳洲的產業與中國衝突遠小於合作的前景。只要當好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商,就可以與中國互蒙其利,故本質上澳洲在未來10至20年內都不會與中國發生本質性的矛盾與衝突。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日公布了一份「烈士褒揚令」,內容是去年夏季與印军在加勒萬河谷冲突中一傷四死官兵的姓名資料與事迹,這就標誌著中印之間在川普時期一系列邊境衝突到此已經徹底結束,因此北京可以把原本嚴格保密的傷亡細節公諸於世。本月中印雙方在漫長的秘密談判後,終於達成了「緩衝共識」,雙方各自從各前線爭議駐軍區,調走了大批常備部隊。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相互保持低調克制的態勢還會繼續下去。在拜登上任後一段時期內印度不論是陸上還是海上,大概不太可能很快再次成為遏制中國的急先鋒。

最後一個印太戰線中的主角也是中國傳統的死敵,就是戰後長期與中國互相視為假想敵的日本。而日本周邊局勢在最近3年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劇烈變化,使得日本對東北亞乃至於對華的整體政略都有了重新的評估。2018年後原先劍拔弩張對抗的兩韓發生了根本的和解,文在寅與金正恩相互擁抱的身影,乃至於後來也跟著下場的川普等人態度明確,這無不讓永田町的政治家們心驚肉跳。

參考上世紀柏林圍牆倒塌到兩德全部統一總共不過只花了11個月不到,兩韓有無可能突然宣布在一年內統一,這3年來始終是東京千代田區內國會議員與大臣的心病。而一旦兩韓突然統一,整個朝鮮半島就會不可避免在地緣政治上成為一把從中國指向日本的利刃。為了提防這種在外部環境上對日本的安全極端不利的情況發生,兩韓和解後的安倍政權乃至於現在的菅內閣,3年來都被迫與北京高度親善。

2020年東京奧運因疫情被迫延後到今年,成為安倍首相下台前的遺憾。現在誰也無法保證到今年夏季東京奧運就能順利舉行,日本政府對於東京奧運如期舉辦的在乎,比任何情況下都更迫切需要周邊各國的合作。而菅內閣目前管制疫情的情況並非得力,就更不可能在此關鍵時間得罪中國,跑來擔任遏制中國的離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ing)。

蓋適時扶持該區域弱勢的一方做為代理人,以平衡對手的大國崛起,這是傳統英美海洋帝國在國際關係上圍堵與對抗強大對手,所採取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思維。但畢竟先要有該前沿地帶有可資利用代理人的存在,是以攻勢現實主義用以遏制敵對強權興起的前提。在中共今年七月建黨百年前,而現在就算拜登政府仍想要重啟印太戰略,也找不到夠份量的合適執行者,而一個欠缺扈從者與代理人的更長電報,現在看來更像是一個老鼠要去貓脖子上掛鈴鐺的天才構想,也不過就是美國相關幕僚作業的一紙空文罷了。

拜登政府面對北京要如何應對的具體戰略思維其實現在尚不明確,而最大困境是印太戰略根本找不到離岸平衡手執行國。前總統川普在過去幾年,努力推動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並在去年5月,與塔利班達成協議。2500名駐阿富汗美軍部隊,將在今年5月1日前完全離開阿富汗。目前離撤軍時間僅剩2個多月,有人擔心,塔利班會在美軍完全撤離的那一刻,對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動總攻擊,屆時將如同越戰的「西貢淪陷記」一般,發生「喀布爾淪陷記」。

這就意味著美國如果還想要繼續維持當地利益,就不可能不尋求周邊大國中俄的合作。這個保持阿富汗問題基本穩定以便利美軍撤退的態勢,成為開春後拜登政府要與北京磋商的重要議題。

去年底中國和歐盟達成歷史性投資協定 減少投資限制開放市場,這就已顯現西方陣營對華態度的明顯變化與分化。而最近緬甸局勢的急轉而下,發動政變的軍政府在中國的暗中支持或至少袖手旁觀下,極有可能就此取得其全國局勢的主導權。看在東南亞各國眼中,是否表示歐美列強現在已經不是當地區域局勢的決定性力量,進而發生骨牌效應?

今後緬甸政局無論如何演變,會否就此會演變成為一個南方熱帶的朝鮮,成為在中國西南邊境突破馬六甲困境的出海口,與中南半島新的,穩定的北京意志長期代理人?一如過去70年來以平壤牽制整個東北亞的布局?

這些雖然還都有待時間的證明,但圍堵中國的外部勢力現在能佈署在中國周邊的籌碼日少,甚至未來有可能徹底煙消雲散則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現在完全找不到周邊有強烈反華意志與實力的強權挺台灣,香港的反中運動現在也在國安法的強力鎮壓下已完全偃旗息鼓,導致台灣現在國際反華戰線上完全孤立突出。這就是陳明通為首的新國安團隊,目前要面對的2016年蔡政府上任後空前棘手的國際局勢。

20201109-陸委會主委陳明通9日至立法院備詢。(盧逸峰攝)
作者指出圍堵中國的外部勢力日漸漸少,台灣現在國際反華戰線上完全孤立突出,而正是以陳明通為首的新國安團隊,目前要面對的棘手國際局勢。(資料照,盧逸峰攝)

現在台灣在東亞地緣政治上最愚蠢的選擇,就是不識時務地跳出來,擔任亞洲的古巴孤立地代理西方反華勢力,帶頭承擔壓迫中國的任務。這樣插標賣首的表現,會使得台灣將來在拜登政府意欲與北京修好時,成為中南海眼中最適合的伴手禮。

陳明通為首的新國安團隊,相信他們現在也敏感地察覺這一點,未來應該很快會向北京以各種渠道伸出橄欖枝。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長起來的習近平,上台後不避諱讓全世界知道他就是小毛澤東,寬大為懷從來不是他的本性,特別是現在他已經從各條戰線騰出手來,可以專心致志修理台灣。因此台灣政府與社會其他各部門如果還是採取不同調對北京的方式,光靠陳明通一人不可能扭轉局面。

所以筆者作為台大國發所學生除了祝老師好運以外,更要指出陳明通為首的新國安團隊當務之急,反而是應該先尋求台灣內部對中和緩的新共識,攘外必先安內。在71中共建黨百年以前,預期中共對台不會有什麼大動作,以免壞了皇城裡的和諧。這段難得的戰略調整期該怎麼辦,可能是辛丑和約120年後又一個辛丑年,台灣社會最應該思考的方向吧?

*作者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