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與法,是統治者一軟一硬的兩把刀:《中國有哲學嗎?》選摘(3)

2021-02-10 05:10

? 人氣

商君的「理論」基礎在於:「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君書.弱民》)在這裡,「國」與「民」是對立的概念,你只能拉1根弦。不知商君人品的人對這一「奇妙而深奧」的道理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整體由部分組成,部分大、整體才能大,怎麼可能相反呢?這是根據什麼邏輯?在這裡商君玩的是文字遊戲:偷換概念。這種遊戲很有效,不管對上還是對下,皆大歡喜,中國到今天不是還在玩嗎?根據中國的傳統觀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就是「君」,「君」就是「國」,就像黨就是國,國就是黨。只有這樣,商君的理論才合乎邏輯。或者說:這就是有商君特色的邏輯! 如果直說「民弱君強」不是太露骨了嗎?只有讓老百姓像崔健唱的那樣「一無所有」, 統治才能固若金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法律、法槌、平等。(圖/pixabay)
筆者認為,商鞅變法正是不平等的典型範例。(圖/Pixabay)

說來耐人尋味:「法制」與「法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是否以「平等」的觀念為其前提條件。中國從古至今有的只是「法制」,而西洋的倫理精神孜孜以求的卻是「法治」!好像在說繞口令:在這一點上,你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法治」與「法制」發音一樣,你搞不清楚他在說什麼,忽悠起來得心應手!

這裡並非以今人的觀點要求古人。幾乎與商鞅同時的亞里士多德(又譯:亞里斯多德) 就認為「法治比任何一位公民的統治更為可取」(《政治學》)。並且古希臘還有用生命捍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範例。被視為「異端」(儘管關於「異端」的說法各異)的蘇格拉底欣然接受了陪審團的死刑判決,而拒絕了逃生的手段。插一句,我不知道蘇格拉底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他用死給後世留下了一道難題:一個「天才」(這個概念原本只限於藝術領域,這裡取其「廣義」)如何可能被「群眾」認知?當然不是指事後。(筆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類似的體驗:曾擔任「智商鑒定所」所長,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客戶,實在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買賣!)這也是民主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因為歷史上很多騙子都是借著普選和「天才」的光環登場的,進而把民主搞成獨裁。

20210120-《中國有哲學嗎?》書封。(八旗文化出版)
《中國有哲學嗎?》書封。(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筆名老喚。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藝理論研究室工作,1987年至1996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完成碩士和博士課程。現居日本東京。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中國有哲學嗎?:NO!中國只有為政治服務的漢字忽悠術!》(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