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筆尖上的台灣 ─ 從杜魯門到川普:談幾位美國總統「賣台」政策

2021-01-15 06:10

? 人氣

尼克森(Richard M. Nixon)以「光榮退役」作為1968年競選總統的口號之一,要結束越戰傷亡及龐大軍費,因此縮減的軍事開銷將使美蘇軍備競賽無以為繼,故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尋找「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共。於是美國開始秘密外交,協助中國提升軍事實力來威脅、制衡克里姆林宮,兩國的可能結盟成功讓蘇聯緩和與美國之對立,但這扶殖次要敵人的策略卻播下日後共軍壯大、威脅台海的毀滅種子。當然,中共也非吳下阿蒙,洞悉美國漁人得利的企圖,因此尼克森需要更高價值的談判籌碼去說服、利誘對方,「拋棄、交換台灣」自然為最好交易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2年,第1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北京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造成日後台灣陷於國際困局、難以邁向世界的「一個中國」緊箍咒。另外,美國一廂情願的認為,由於美中關係改善,代表解放軍犯台機會下降,故「國家軍援」應改成「私人軍售」,但售賣武器種類除防禦性質外(F-5E戰鬥機),亦會先透過渠道知會北京。這開啟了台灣「高價軍售、次等武器」的無底洞。

繼任的福特(Gerald Ford)總統延續「聯中(共)抗俄」國家戰略,於1974年通過撤銷《台灣決議案》,終止總統出兵防衛台灣及離島的權力。1975年,美國召回最後一架停泊在台灣的戰鬥機,同時大幅減少派駐的軍事人員,無疑對台灣撤防,美軍不再保護台灣。

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永遠改變了美國與兩岸的關係。(許劍虹提供)
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永遠改變了美國與兩岸的關係。(資料照,許劍虹提供)

卡特終極斷交

要來的還是會來,時間開始了。

第39任總統卡特(James Jimmy Carter),面對國內持續高通貨膨脹、高失業,低經濟成長及石油供應不穩定等難題均改革失敗,焦頭爛額的卡特需要找突破點轉移及挽救他的統治危機,所以1978年12月在未徵詢國會或要求同意情況下,卡特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暫停對台軍售一年。這一切,正式將台灣拋棄出賣,而其後卡特沒成功否決而由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也只涉及軍購方面,但對台灣防衛安全謹表示「嚴重關切」,這意味台美官方關係結束,只維護雙方商業及文化往來,並成立無正式外交關係的「美國在台協會」(AIT)。1979年,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與美軍顧問團(MAAG)撤銷,最後一任協防司令林德少將離台,至此,台灣再沒有美軍。

極反共的雷根

第40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是第一位公開主張共產主義將會垮台的世界主要領導人,曾言:「我相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而怪異的一頁~仍在進行中的最後一頁。」他成功復興美國經濟、擴大軍武、正面對抗蘇聯,使美國再次強大,在意識形態上他貫徹了反共主義與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原則上雷根完全符合台灣的政治立場,面對如此堅決反共的美國總統,會逆轉台灣被遺棄的命運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