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不敢看這座裝滿空調的大樓、這朵美麗的蓮蓬?

2017-08-04 11:00

? 人氣

這座裝滿空調的大樓有沒有讓你頭皮發麻?(BBC中文網)

這座裝滿空調的大樓有沒有讓你頭皮發麻?(BBC中文網)

上面這座裝滿空調的大樓有沒有讓你頭皮發麻?下面這朵美麗的蓮蓬會不會讓你汗毛起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患上了密集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又稱密集綜合症、多孔恐懼症等。病症包括,看到、靠近、甚至想到密集排列的幾何形狀,特別是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非常小的孔狀或者長方形的東西,就會感到心悸、噁心、頭暈、出冷汗、起雞皮疙瘩……

奇怪的是,這種現象直到2009年才被"發現"。當時,紐約一位大學生在臉書開了專頁,講述自己厭惡看到密密麻麻的小東西。沒想到,這立刻引發了相當一批人的關注。後來,在Reddit、Instagram等網頁也出現了專門的論壇。

再後來,專家開始研究,試圖理解恐懼症的誘因,並逐漸提出了幾種理論。

但是也有人仍然認為,密集恐懼症根本不是病,只是在社交網絡上竄紅的一個現象而已。目前密集恐懼症還沒有得到心理醫生行業承認,因為沒有確診標凖。

蓮蓬
Getty Images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disgusted by this group of holes in the lotus flower and the experts try to understand why?

這麼多人?

但是,2013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將近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密集恐懼症。

傑夫·科爾(Geoff Cole)博士是該大學大腦研究中心的視覺科學家,阿諾德·威爾金斯(Arnold Wilkins)教授是視覺壓力研究世界頂級專家之一。

他們兩人一共訪問了286名成年人,發現其中16%以上都表示討厭看到密集排列的小几何形狀,特別是孔狀。

這些人看到此類"冒犯性圖案"時會心跳加快、心率不穩,大腦中負責處理視覺的那一部分高度活躍。嚴重的會感覺汗毛聳立,其中一位患者甚至"噁心、全身劇烈顫抖"。

小資料--恐懼症

恐懼症是最常見的焦慮之一。在英國,估計大約有1000萬人患有恐懼症。這是幾種不常見的:

小丑恐懼症,鬍鬚恐懼症,下雨恐懼症,鮮花恐懼症

圖案
Getty Images The blue-ringed octopus has a deadly poison for humans.

防禦機制?

科爾博士和威爾金斯教授認為,厭惡這些形狀及其分布規律可能是人類的一種防禦機制。因為許多可以置人於死地的動物—比如蜘蛛、蛇、蠍子—都有類似的斑點、體紋。

厭惡、排斥,是進化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適應和調整實現自我保護。

參與研究的一位密集綜合症患者好像證實了這種說法。他最厭惡藍環章魚,而藍環章魚釋放的毒素足以致成年人於死地。

埃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
BBC 埃塞克斯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右面的是科爾博士,他13歲時發現自己「害怕多孔」。

傳染疾病?

研究人員搜集了一些毒性最強的野生動物的照片,包括水母、蠍子、毒蛇、蜘蛛。在對這些動物身上的圖案加以分析、對比後發現,這居然和密集恐懼症患者討厭的圖案很相似。

結論?人類躲避劇毒動植物的壓力最後可能演變成了密集恐懼症。

英國肯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提出另一種解釋:密集的斑點、孔洞很像一些傳染疾病留下的後果,比如天花、麻疹、傷寒。多孔恐懼症患者可能從日常現象中看到與致命疾病的類似之處。

厭惡、排斥可以幫助人類躲避傳染性疾病。

圖案
BBC The poison dart frog also has patterns similar to those affecting the tripophobes.

數學 作怪

威爾金斯教授提出的另外一種解釋是:怕不怕,關鍵要取決於那些孔洞或者圖案的分布規律。他說,即使一些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也不喜歡那類密密麻麻的圖案。

他說,那類讓人視覺不舒服、眼睛疲勞、頭痛的圖案都有類似的數學屬性,人的大腦不能有效地處理這些數學屬性,解讀需要耗費更多氧氣。

大腦活動佔用人體20%的能量,所以, 人本能地會爭取把大腦活動保持在最低限度。

圖案
Reuters The structure of a honeycomb also affects those with tripophobia.

保護機制

其實許多恐懼症可能都和保護機制有關,它可以讓我們規避掉一些對我們生命的威脅。比如恐高症,可以保護我們不從高處掉下來摔傷;各類昆蟲恐懼症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叮咬。

但是,現代人彷彿可以患上各種各樣的恐懼症。恐懼症清單越來越長,引發部分人質疑其真假。認為某些奇怪的恐懼症根本不是病的人可能會說,網上討論煽風點火,沒病的人也被暗示了。

密集恐懼症 是不是病、能不能治? 或許還需要更多研究再下結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