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堯觀點:挖掘下一個獨角獸─台灣需要的創業發展政策

2020-09-22 05:50

? 人氣

為什麼創造獨角獸 (這裡定義具有成為全球市值百大潛力企業) 如此重要? 我們以台灣唯一進入全球市值百大的台積電為例,說明它所締造的成就,對於台灣人民的意義。去年台積電蟬聯全國繳稅第一,是繳稅第二名鴻海的三倍,佔全國稅額約一成,創造的半導體產業鏈總值占GDP 15%,並帶動國內二十多萬個就業機會,獨角獸企業對國內經濟的鉅大影響可見一斑,就算三十年挖掘一個獨角獸,對於國內經濟也是具有鉅大的推升動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投資獨角獸需要更大的資金與風險,但比起國內多數投資因資金限制,僅能投資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獨角獸則相對擁有更好的效益,例如,國內投資新創成功的比例若為1/10,就算締造成千上萬筆投資新創成功的加總,仍不及全球百大的獨角獸的投資回報與社會貢獻,所以政府政策應聚焦在如何挖掘顛覆性創新,並集中資金規模協助獨角獸企業拓展,才能締造國家經濟發展的下一個榮景。

發掘顛覆性創新需要甚麼視野與做法? 首先需調整的是未來的視野,需要在未來的系統中分析其產業鏈,才能看到它所帶來的真正價值,許多投資人審視標準在解決現在的痛點、目前的客戶在哪裡、目前的營收情況等問題,然而這些問題未必可以發掘顛覆性創新,這已成為台灣創業環境司空見慣的現象,探究其根本原因在於短視投資心理,國內投資普遍期望以最低風險最快產生獲利,但新經濟的商業模式不同以往,許多成功的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模式,需在沒有營收或虧損狀態下持續投資擴展,以全球市值前五大的Amazon來說,賠錢將近十年才產生獲利,這樣的發展模式幾乎不會發生在台灣環境,所以對於顛覆性創新的未來耕耘,不僅投資人的思維需要做調整,創業政策也需要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才能創造項目未來更好的投資效益與競爭能力。

台積電等業者共同向政府反映,政府補助外國科技大廠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等於進一步補助外商挖角本國半導體人才。(新新聞資料照片)
台積電創造的半導體產業鏈總值占GDP 15%。(新新聞資料照片)

以更效能的創業政策,締造更友善的創業環境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9年報告指出,台灣每百人約23人從事創業活動,然而國內支持的資金與資源短缺,形成相互侵蝕資源的惡性循環,台灣創業發展的政策,需摒除低質量的「萬眾創新」做法,應調整為「量少質精」的策略,才能有效地發揮資源效益發掘獨角獸,而且台灣資金與市場規模不若中美大國,需要傾全國之力集中火力,才能博得更大的成功機會。

對於具備獨角獸潛力的項目,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支持與法規調整,政府亦需引領成為主導性投資人,掌理培育發展與投資計畫等,以展示政策的決心與意圖,就像當年發展半導體產業,政府培育菁英到美國研究半導體,開啟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潮流,整個投資業界跟隨政府腳步,達到集中資金與資源的綜效。對於施行細節方面,實際上不可能前期制定完整,為彌補政策的務實性與應變性不足,可以向社會徵求新業態、新模式的策略建議,以達到政策應變的彈性與適用性。

創造友善的創業環境的理想目標是,創業資源不需設有年齡限制,也無需動用特有人脈與關係,資源便可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讓顛覆性創新都可獲得成功發展的機會。對於新創國際化發展策略,不僅要鼓勵企業在草創之初就有國際化思維,政府也需提供必要的創育輔導,提升新創團隊的整備工作與國際化能力,並協助新創在國內快速建立基礎以及驗證商業模式,然後鏈結國際資源走向規模化發展。

每個被發掘具有潛力的顛覆性創新,都需視為趨勢潮流的智慧寶庫,然而新創發展初期條件極為有限,創業者多從窄小人脈中組建團隊,難有頂尖人才與完整分工機制,為確保項目成功之必要,且摒除因人廢事的想法,政府需協助人才引進與團隊重組,方可打造全世界競爭的戰鬥隊伍。當創辦人的經驗尚無法管理團隊能力之時,也可以參酌矽谷專業創投公司,發展EIR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的「駐點企業家」制度,解決團隊經營問題並提升管理效能。面對國際新創競爭日益激烈,政府需要更彈性更有為的政策,才能在國際競爭的洪流中逆流而上,以上是筆者提供的觀點,希望引領國內創業政策更具效能與競爭力,進而創造未來更宏觀的發展願景。

*作者為大千資訊科技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