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再談「淞滬會戰」與「抗戰軸線翻轉」之戰略布局

2020-09-13 07:00

? 人氣

楊天石說他在蔣中正日記中找到的說法是,發動淞滬戰役只是單純的為了保護隴海路這條蘇聯支援中國的鐵路線…因為閻錫山沒有守住山西大同,把蘇聯支援中國的一條運輸線丟掉了。在抗戰爆發以後世界上援助中國的國家只有蘇聯,蘇聯的軍火、資源物資是必須經過大同,從大同沿著同滬路這條鐵路運到關內,直到華東華中這一帶。大同丟了這條線就被掐斷了,蘇聯的物資和軍火只能依靠隴海線。如果允許日本人打下盧溝橋,打下北平、天津,打下石家莊、保定,那麼日本人就會打鄭州,打了河南,隴海路就保不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戰事的進展,蔣中正又有了一個新的說法,即在上海發動淞滬戰役是為了解華北之圍。因為日軍集中兵力在進攻華北,那麼在上海開闢一個新戰場是為了分散日本人的兵力,讓他把兵力轉到華東來,這樣日軍的鋒芒減少後兵力就會減弱。不管如何,楊天石強調,蔣中正本人沒有主動把日軍的進攻方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

楊天石認為:產生讓日軍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進攻想法的人是陳誠,目前藏於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中的《陳誠回憶錄》中清楚寫道,陳誠在淞滬戰役之前向蔣中正提過這個意見:上海不但有各國的租界,而且是許多國家在中國的一個重要的貿易地點。在上海打一仗會引起國際的關注,引起英美特別是跟中國商業關係密切的國家注意。(註三)

2017-03-27-蔣介石與陳誠-取自人民網
前總統蔣介石與陳誠。(資料照,取自人民網)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在《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3期所發表的《論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作戰重心之轉移》也有與楊天石教授差不多的論點。他認為:「『引敵南下』,改變日軍侵華路線是『出乎蔣中正意料之外的』,是戰後總結戰爭時人為地所追加的一種概括」。

馬振犢、黃道炫等認為不能排除~「淞滬會戰」有轉換戰爭軸線的戰略準備

不過曾任職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中國檔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的馬振犢在《開闢淞滬戰場有無「引敵南下」戰略意圖》一文中卻認為:完全排除國民政府在發動淞滬會戰過程中具有某種程度的「引敵南下」的戰略意圖,也不一定妥當。

馬振犢引證《陳誠回憶錄》指出,在滬戰爆發後,8月20日陳誠向蔣中正建議:「敵如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線南下直撲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滬事以牽制之」。蔣對此表示:「一定打!」陳誠又說:「若打須向上海增兵。」另指蔣中正在戰爭爆發前就曾明確表示:「這一仗打起來,上海、南京都不能守。我之所以要打……最擔心的是日本人由盧溝橋入山西,再經漢中入四川,這是當年忽必烈亡宋的戰略。如果日本人進入西南,從雲南、貴州到廣西一抄,我們即便保有南京、上海,這個仗也打不下來。現在唯一的辨法是在上海作戰,引導他沿長江西上,屆時他就敗了。」馬振犢說明蔣中正和陳誠的戰略意圖是一致的。再引軍事委員會8月20日下達的作戰命令:國軍一部集中華北持久抵抗,主力集中華東,攻擊上海之敵。這項指令發布後,國軍紛紛向淞滬戰場增援,主戰場很快便轉到華東,顯然是中國統帥部執行「引敵南下」的戰略決策所起的作用。(註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