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再談「淞滬會戰」與「抗戰軸線翻轉」之戰略布局

2020-09-13 07:00

? 人氣

另一個角度分析日本的戰略布局與中國軸線翻轉之關聯

(1)日軍內部「擴大」與「不擴大」兩派的爭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日本來說,當時最大的威脅是俄國,因此在「七七事變」前後,日本陸軍內部對於解決中國問題分成—「擴大」與「不擴大」兩派,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解決「華北問題」的方式及對發動戰爭的後果估計方面。以軍事課課長田中新一(1893~1976,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5期)和作戰課課長武藤章(1892~1948,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5期)為主的「擴大派」認為,只要出動少量兵力,在華北發動一場局部戰爭,國民政府就會因此屈服,日本從而可以迅速擴大在冀察及整個華北的勢力,這不但有利於日本進一步向中國擴張,又有利於加強對蘇戰略態勢,對日本東亞總戰略的影響是正面的。但以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1889~1949,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1期)為主的「不擴大派」則認為—「目前日本國致力於完成『滿洲國』的建設,完成對俄軍備,唯有如此才能鞏固國防。不能插手中國以免造成支離破碎之局面」(註七)。由於石原很清楚那時中國人的抗日意識和戰爭準備,他擔心會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淖當中,讓日軍失去主動,不但無法應付蘇聯可能的挑戰,還讓日本原定建構的東亞新秩序目標因此落空。

謝介石擔任滿州國外交部長。(圖片取自网易)
謝介石擔任滿州國外交部長。(圖片取自网易)

只是在陸軍部內屬「擴大派」者超過「不擴大派」。因此,「擴大派」在「七七事變」的隔天(8日)即策劃從日本本土派遣3個師團和18個飛行中隊(包含偵察機6個中隊、戰鬥機5個中隊、輕型轟炸機4個中隊、輕型轟炸機3個中隊)的兵力到華北。「擴大派」根本看不起中國抵抗外來侵略的意志,斷言:「日本本土動員的聲音或兵員集中的列車開過山海關,中國方面就會屈服」,「充其量進行一次保定會戰,就萬事大吉了」。就連當時擔任陸相的杉山元(1880~1945,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2期)也向天皇保證:「中國事變只要用一個月就可解決。」

針對日軍的挑釁,國民政府在總結以往的對日經驗、教訓時認識到:「敵慣以武裝恫嚇,以達其不戰而勝,遂行其外交談判,以局部軍事行動,實行其國策。」蔣中正對此也很嚴正的表示,要遏止日本的蠶食侵略,必須「先具決死與決戰之決心」。9日,蔣電令孫連仲第二十六路軍兩個師、龐炳勳第四十軍一個師、萬福麟第五十三軍、高桂滋第八十四師立即向保定、石家莊一帶集中,以構成應戰態勢。當盛傳宋哲元與日軍在當地交涉時,蔣於13日電示宋,要求「萬勿單獨進行,不稍予敵方以可乘之隙」,並令宋堅決抵抗,「毫無退讓餘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