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龍應台》「鄉村並不愚蠢」 大武山下,她用文學做亂世最後的抵抗

2020-08-07 09:10

? 人氣

「我要他們進入哲思、文學」 何為成熟作家的義務?

但為何是14歲少女?這部小說從龍應台的生活散射而出,她寫懸疑犯罪,又談人生禪修,也曾思索為華文世界的台灣小鎮立傳;而其中分外重要的一點,還有青少年,「我多年來都覺得,成熟的作家有義務為十幾歲的人認真寫一本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文世界傳統文化是小看少年的。」她說,常常看到所謂兒童作品,很多作者都把少年看小了,都在baby talk,「所以有很長時間,我在思索是否為14歲的人寫本哲學思辯的書,歐美正式教育都有哲學課。」

鄉居歲月也不是沒有抱負,「鄉村最重要」的願景依然在心底,她去國中、國小上作文課,不教什麼起承轉合,龍應台更想引領學生思考。

20171030-潮州國中「龍應台的作文課」,作家龍應台親身教導。(謝孟穎攝)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龍應台曾在潮州國中開設「作文課」。(資料照,謝孟穎攝)

比方她放影片,片中用一張白紙反覆折來折去,最後折成了可樂開瓶器,看完之後,她要求學生寫一篇〈如何用白紙打開可樂〉,最初孩子們懊惱不夠注意影片細節,接著又開始苦惱,打開可樂這個動詞要用什麼?撬?扭?掰?

有一回,她寫了14道題目給學生,身為小孩最難的是什麼、你心中大人的特質是什麼、若把全世界的鐘錶拿走,世上還有時間嗎……來到想做的是什麼,大半學生回答「想睡覺。」

「我看得有點心驚,當這麼多孩子渴望睡眠,就知道教育有問題。」龍應台嘆道,還有個孩子,小學時上過她的課,到了國中又遇上,原來活力四射的一個人,2、3年後卻失去活力了,她看了很是不捨。

20171030-潮州國中「龍應台的作文課」,作家龍應台親身教導。(謝孟穎攝)
鄉居歲月到國中、國小上作文課,比起教導起承轉合,「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龍應台更想帶領學生思考。(資料照,謝孟穎攝)

所以她讓少女與作家相遇,一老一少,虛實交談間思索什麼是時空、什麼是存在、什麼是愛,作文課的思辯都給寫進書裡,「我希望讓少年進入哲思、文學,讓一個14歲的人願意思考,深思思想跟文學的境界。」

小鎮裡的溫柔抵抗:文學是最後維持信仰的方式

《大武山下》還承載多年來對環境的感慨。從大學起就被形容為「瘋狂」植物迷的她,南國歲月過得生機盎然,更多了動物相伴,烏龜、白鵝、公雞、家貓……全都進了書裡,與梔子花、白鶴芋、閉花八粉蘭同做配角,不寫做「它們」或「牠們」,龍應台寫「他們」。

她說動植物是人類的叢林姊妹,卻被人類殺了、毒了,甚至名字也不記得,所以要帶著謙卑與感恩來寫,「我感覺自己做為島嶼上的生物之一,但人類中心到個地步,身邊的東西都沒人看到了;不要吵什麼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怎麼樣,那都是人類中心。」

此間應有千鈞重。抒懷了城鄉、田野與世代後,龍應台還想用文字捍衛更多東西,「我會寫是因為亂世,我強烈認為現在是亂世,意思是語言失去功能,做為一個作者跟關心家國的人,這個亂世已經到一個地步,讓我覺得恐怕文學是唯一的抵抗。」

「所以不是躲到小說裡,是當有意義的辯論、建設性的語言都沒有用時,文學是我最後的抵抗,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最後維持所有信仰、價值、尊嚴唯一的方式。」

當年對時局的失望,終於在小鎮裡生長成溫柔的抵抗姿態,龍應台再次強調,土地有沉靜的力量,「鄉村平靜但不愚蠢。」

大武山下(取自龍應台臉書)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龍應台臉書中,滿是她上山下海的鄉居生活剪影。(取自龍應台臉書)

她說,農民看到政府補助會去申請,但也會說這完全是買票,以前誰誰誰做過,完全沒效果,「所以這個鄉村,是不變的土地所展現的力量,所以書名叫《大武山下》,因為有恆定的力量在。」

回到鄉村,但她沒忘記曾經待過9年的香港─一個和她在時面貌不同、生活空氣也不同的香港,她把安住主角身心的禪師,置於香港大嶼山,隱喻了她的懸念,「這本書,送給台灣,也送給她曾經愛過的香港。」

新新聞1744期
新新聞1744期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