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逐大位 切割歐巴馬軟弱外交

2014-03-21 15:14

? 人氣

希拉蕊若決定角逐2016年總統大選,無可避免得批評昔日長官歐巴馬的施政。(美聯社)

希拉蕊若決定角逐2016年總統大選,無可避免得批評昔日長官歐巴馬的施政。(美聯社)

2013年2月卸下國務卿重擔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經過1年休養沈潛,近期開始頻繁現身。對於是否角逐下屆總統這個全球關注的問題,希拉蕊雖未鬆口,卻似有行動端倪。她近來屢次提及華府外交決策,暗示當權者不夠強硬,不著痕跡地與歐巴馬總統的施政方向做切割,幾次砲口對內的表態,已經透露參選意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持平來說,歐巴馬第二任外交政策方向,延續了上個任期與希拉蕊聯手打造的溫和自制路線,包括主動修復美國與俄羅斯、中國以及伊朗的關係、重返亞洲、美軍撤出伊拉克等等,新任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繼任後立場也無改變,反而是希拉蕊漸趨鷹派的言論,讓人感覺突兀。

伊朗、俄羅斯外交失策?

希拉蕊19日出席紐約美國猶太裔大會(American Jewish Congress)演說時,提到目前伊朗與6國展開的限核武協議,對伊朗的承諾抱持懷疑態度:「觀察他們的行為幾年下來,目前的多方協商固然值得嘗試,但打開天窗說亮話,其他選項仍在考慮之列。」

2個禮拜前另一場私人募款活動中,希拉蕊評論烏克蘭與克里米亞局勢,她以二次大戰德國納粹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來比擬俄羅斯總統普京,砲轟普京自認出兵克里米亞有正當性的說法,跟希特勒二戰前的行徑如出一轍。

隔天參加洛杉磯公開活動時,希拉蕊還說:「我不是硬要對照這兩個人,但對於歷史曾經出現過的戰術策略,我們或許應該從中記取教訓。」說來諷刺,若以當前局勢判定美國對俄外交政策失敗,希拉蕊絕對難辭其咎。

討好選民目的何在

希拉蕊卸下公職後經常發表演說,但直到最近才開始大談國家外交政策。身為前第一夫人、前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國務卿,以及2016年總統大選民主黨最熱門人選,希拉蕊對外交政策的評論,勢必成為焦點,背後意涵也格外引人注意。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胡達克(John Hudak)認為:「對於現任政府的近來自外交政策,希拉蕊或多或少想撇清責任,有意接替現任總統的挑戰者,通常都會這樣做,即便是同黨同志也不例外。她第一個要表態的就是:我和他可不是同一組人馬。」

曾經為柯林頓打過1996年選戰的民主黨選戰策士薛克夫(Hank Sheinkopf)也覺得,希拉蕊跟歐巴馬拉開距離,是聰明的作法,「無論是俄羅斯、敘利亞、或中東事務,現任政府都深陷狼狽,撇清關係有利無害。」希拉蕊辦公室不回應相關問題,另據傳她到年底才會決定要不要選總統。

溫柔?強悍?變變變

19日面對一群親以色列群眾,希拉蕊強調她擔任國務卿4年期間,全力推動對伊朗的強硬制裁。1月底,希拉蕊寫信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李文(Carl Levin),雖然呼籲委員會在伊朗核子談判期間,不要急著提出新制裁,但也同時強調自己對伊朗問題,向來主張制裁必須夠嚴厲才行。對於能否達成永久性的核子協議,希拉蕊表示不抱天真幻想,只是「應該要給外交折衝空間與時間運作。」

想當年,柯林頓剛入主白宮,白宮內外對這位學經歷背景一等一的第一夫人,最大抱怨就是作風太強悍、剛愎自用。2002年參議員任內,希拉蕊投票支持小布希侵略伊拉克,更是她後來黨內初選敗給歐巴馬的主因之一。經過多年歷鍊調整,如今無人再批評希拉蕊不夠圓融,但為了區別民意支持度僅剩38%的歐巴馬,希拉蕊得再證明自己不軟弱。

柯林頓政府時期任職國務院的布洛克(Josh Block)說得好:「要激發民主黨、無黨籍、甚至共和黨選民的支持意願,希拉蕊必須提出可靠有力的說法,好好詮釋美國的世界地位與國際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