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行動科技+社群─讓執政者畏懼的力量

2014-03-21 10:50
占領立法院行動讓人再次見識到社群加上行動裝置後釋放出的龐大力量。(余志偉攝)
占領立法院行動讓人再次見識到社群加上行動裝置後釋放出的龐大力量。(余志偉攝)

反服貿運動中,外界再度見識到行動科技加上社群,相乘後展現的驚人力量;那是讓任何執政者都必須正視─甚至害怕的力量。

十八日晚間,一群學生突襲式的攻占立法院議場,大部份傳統媒體,不論是因媒體特性而措手不及,或因有「特殊考量」而設限報導,都無礙於把現場新聞迅速傳播散發。人手一機的智慧手機或平板,毫無障礙的把消息傳遞出去;透過社群又不斷分享、轉發-這是一種類似細菌繁殖的等比級數增加。

當然,還有現場立刻以iPad架設起來的「現場轉播」,不但讓外界無距離的看到現場實況,對抗議者而言,也是一個保護層─政府、警察不敢隨意動手;有敵意的媒體,也很難隨意栽贓。

社群的威力,外界在3年前的茉莉花革命中見識到了;國內則是在大埔洪仲丘案等抗議中也看到。這次結合更成熟、更普及化的行動科技,再次展現強大的威力。

甚至,許多社群網路已逐漸取代傳統媒體。美國一份由線上教育機構Schools.com與華郵、路透一起發表的數字指出,有超過50%的社群網路使用者,是透過社群網路觀看突發新聞,這個比例已經高於傳統新聞來源。此外,有46%的人每周至少會有超過3次以上,透過線上網路觀看新聞。而在2012年,線上新聞的收入已超過傳統報紙收入了。

如果從整體看,雖然民眾吸取新聞的來源,仍以傳統的電視、報紙居多,但透過社群網站來的比重則是快速增加;2010年時大概不到10%,現在已經超過20%。而如果拿網路與電視比,根據美國eMarketer的數據,去年是兩者的「黃金(或是死亡)交叉」,2012年時,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用於上網或消費其它類型的數位媒體時間是4小時31分,電視為4小時38分,電視猶小勝網路。但去年變成每天用於上網時間是5小時9分鐘,電視為4小時31分,網路首次擊敗電視。

今年初,臉書推出叫Paper 的APP,外界的解讀就是:臉書不再只把自己當成社交網站了,他正式把自己推上新聞、資料訊息發表的大平台。

而且,意義更大的是這些新聞、資料訊息─即內容的提供,不再是如過去一樣是由「專業的傳統媒體」提供(雅虎就是這種型式),而是每個人都可能是新聞記者、提供新聞來源、訊息。

這種轉變的鉅大力量,其實很早就在Youtube上發威,現在只是進一步「侵入」過去一直由專業媒體掌握的新聞領域。

近年幾個重大突發新聞,幾乎都是在社群網站上先出現,如美國明星惠妮休士頓的死訊、埃及革命、韓亞航空事故….,都是透過社交網路首先出現的突發新聞; 甚至,美軍擊斃賓拉登的新聞,也被視為是在推特上出現第一個新聞─因為賓拉登的鄰居上推特發文報怨隔壁「發出噪音」,結果無意中發出全球大獨家。

當然,不久前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被稱為「史上最強大自拍」─主持人與一群大明星一起自拍入鏡,照片從手機立刻透過推特發佈,一個晚上就有超過200萬次的轉發,甚至讓推特系統大當機。雖然事後看來是三星的「置入行銷」,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影響力龐大,是紮紮實實的讓人見識行動裝置與社群兩者合體的強大威力。

即使是新聞監控嚴密的中國,不少維權人士被補、貪官腐化等訊息,都是透過社群軟體傳出─縱然政府快速封鎖,但其實訊息都已流出;北京縱然把許多「國民不宜」的新聞網站封鎖,一般民眾無法看到,但使用行動裝置、用APP接收訊息者,還是可以看到這些官方認定「兒童不宜」的新聞網站。土耳其涉貪的總理艾爾多安封鎖推特,但他封不住那些使用行動裝置、用APP接收訊息者;推特就呼籲大家改用手機上推特。

網路普及久矣,現在加上行動裝置,釋放出的巨大能量,讓所有權勢者不得不正視、甚至害怕畏懼; 但注意了,最後他們終究會設法控制它、「馴化」它,甚至利用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謝長廷:立法院現在是「民主靈堂」
蔡英文呼籲王金平不要參加院際會議
馬王撕破臉 王金平拒絕出席院際會議
綠被批站在學生後面 蘇:不覺得漏氣
散播總理涉貪錄音 土耳其關推特
22日學生凱道大示威 馬施壓王出面
讓出主導權 民進黨示威群眾與學生區隔
總長鬥院長》黃世銘案判決 啟動政治連鎖效應
總長鬥院長》馬英九卸任總統 難逃司法追訴
專家評析:低迴「我城」之無力─香港青年看318
專家評析:反黑箱服貿運動 悍拒體罰式經濟治理
我們是寒凍大地的一株小草
暗批反服貿人士 金溥聰:暴力之風不可長
遞出橄欖枝 府院規劃蔣偉寧探視學生
318學生拒絕王聲明 要求馬道歉
藝術挑動政治 祖賓梅塔不畏爭議
1985聯盟柳林瑋:衝突不代表不理性
佔領國會定調為「危機」 馬致電王謀解決
化解危機 馬英九邀王江召開院際會議
回應學生 王金平聲明:國會須恢復正常運作
中國前石油大亨龔家龍 傳東山再起
民進黨明包圍立院 至少動員3萬人
獨家專訪/lativ創辦人張偉強:選擇不做什麼更重要
財金觀測站/開銀行 台灣能向馬雲學什麼?
有望進入NASA的女高中生,台灣為何容不下她?
台灣面板存亡 決戰五百天
馬航失聯班機 據傳澳洲外海現蹤
聲援反服貿 蘇蔡謝較勁互動冷
工商協進會:解決佔領立院 不能再拖
風中物語:「棄權票」是中國外交的藝術
低纖維少蔬果 30歲族群五成檢出大腸瘜肉
立院停開院會 重建估花逾億
立院表決器大解密
新品種恐龍 「地獄怪雞」現身
印尼廢歧視稱呼 不再叫中國「支那」
九把刀:支持大陸電影全面來台
10萬連署反服貿 白宮請願就差你1票
瑪德琳失蹤案 鎖定連續性侵犯
風評:學生訴求未必無理 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平穩豬價 江揆指示速進口豬肉
佔領行動如何退場?謝長廷:尊重學生及王院長
虎父無犬子 李登輝親信兒子隱身反服貿
柯建銘:馬為服貿 殺我跟王
逐條審服貿 丁守中表態支持
學生下通牒 府:總統不會出面
王金平幕僚PO文 任何破壞都會留下證據
馬、江決定將學生的壓力轉嫁王金平
學運再起 蘇國際記者會要求馬道歉
謝謝陪我熬夜…學生用便利貼感謝站崗員警
北市19停車場無照營業 連罰9次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