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每個人心裡都有個「台東夢」

2014-11-16 05:30

? 人氣

(圖為《最遙遠的距離》電影劇照,電影展現台東靜謐而獨特的風景,也呈現失意人的救贖。)

(圖為《最遙遠的距離》電影劇照,電影展現台東靜謐而獨特的風景,也呈現失意人的救贖。)

有「國師」心卻沒「國師」命的民俗學博士陳雲,筆下最好的文章不是那些勇武澎湃的政論,而是他的老本行:民俗風物。從傳說掌故到飲食家園,生長在繁華香港隙縫裡不起眼的「奇石怪木」,都能被他寫出生趣。他早幾年的書裡不但有對舊日鄉土的敬重和對風俗殤逝的思考,也有對「本土」的殷切情意。在《旺角街頭種高粱》裡,他寫過一句「北海道與台東再美好都不是香港,救贖是本土的」,放在前文後理中看,浪漫又誠懇,更令當時還對台東一無所知的我有了這樣的概念:台東是救贖之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層的救贖,源於它是聲名遠播的淨土,遠離台北煩囂。

城比台北是矮一點

天比台北卻高得多

街比台北是短一點

風比台北卻亮得多

余光中寫下這首名為《台東》的詩的2009年,光鮮幹練的都會女強人徐璐開始穿梭於台東台北之間,媒體人出身的她,二十幾歲創業辦雜誌血本無歸,但年輕氣盛很快重頭來過,不到三十歲時以兩岸解禁前第一位赴大陸記者的身份一舉成名,四十歲進華視做高管,半生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而當她年過五十,親自送走身邊三位先後離世的朋友之後,她開始將視野投放到台北以外。她走出都市,走進鄉村社區和部落,走回自己年輕時背著攝影機環島遊蕩過的山穀稻田。農村景觀取替亮麗職場。她從台北宜蘭一路往東,直到在交通不便但「土會黏人」的台東,找到了一個連結土地的夢。於是有了主打協助「鄉鎮文化」發展的台灣好基金會。然後,五年過去,如今身為執行長的徐璐,辭去基金會所有台北部分的工作,只做台東的案子,年底更會入籍台東。

她把自己過去五年對台東能量的探索,寫成一本《我的台東夢》。台東是這驍勇女子逃離台北的解藥,可解藥最終成了正餐,成了她選擇的生活與工作內容,救贖化作歸屬。

蔣勳說過,鄉下已成為現代都市人的救贖,在這個層面上,台東的稻海雲天給出了最有畫面感的詮釋:海有十種藍,雲的白超過四百種,視聽嗅覺全部打開,感官獲得無限延展,太平洋的寬闊遙遠賦予了台東置競爭存亡於度外的基因。這樣的「救贖」當然很美,但如果僅止於此,那「台東夢」就像池上在颱風災情後第一時間吸引眾人注意力去搶救的那棵「金城武樹」一樣,被過分簡化和浪漫。「台東夢」的確有療愈色彩,但清新避世不是它的全部。

走一趟花東海岸,最挑剔的旅人也會被迷魂,胡德夫說他出生第一天「穿的衣服就是太平洋的風」,花東浸潤出了台灣的太平洋性格,但同是面對太平洋,花蓮與台東氣質又並不同。出身花蓮的女作家張家瑜寫到故鄉時說自己「走出了花蓮,才發覺它的獨特」,花蓮是一道印記,帶著它山風海雨的絕美記憶走出去,會更愛它,而台東則只能成為一種選擇。它隱居著,散漫著,便利店員愛理不理地給客人結著賬,店家都不熱衷賺錢兀自逍遙著,你只有走進台東,順應認受它再為它作出改變,才懂得它的獨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