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瑟致觀點:臺灣學術人才西進形勢難擋

2020-03-09 06:30

? 人氣

政府應化危機為轉機,留任優秀教師。(圖為台大,取自台灣大學粉絲專頁)

政府應化危機為轉機,留任優秀教師。(圖為台大,取自台灣大學粉絲專頁)

臺灣博士赴陸任教便是兩岸交流新趨勢的一環,臺灣面臨中國大陸吸引學術人才西進的政策不斷推陳出新,本文認為在「臺師西進」的拉力趨動下,我國將陷入「學生不足→老師缺額→臺生西進→老師缺額→臺師西進」的惡性循環之中。長期來說,「高階人才培育的空洞化」將會是我國高校面臨的挑戰;短期內,「老化」及「斷層」將對我高等教育發展帶來衝擊,影響國家競爭力。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於2012年公布「2021 年國際人才報告」,該調查結果顯示,在46個調查的國家中,臺灣被預測在2021年會是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 ( Oxford Economics, 2012);然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發布《世界人才報告》,該報告挑選包括教育、勞動市場等約30項指標,並彙整成為以「投資與發展人才」、「 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3大指標來檢視各國家人才表現並進行排名。臺灣在2019年的表現上有所突破,整體人才競爭力排名為20名,在人才整備度上表現不俗(周永捷,2019),緩解了可能出現流失的風險;不過在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勞動力成長率、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等表現則有待加強(吳佳穎,2019)。換言之,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人才問題;但是,對長期而言,人才外流又無法吸引國際人才的移入將會出現人才供應不足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師們表示人工智能在其課堂上的應用展現了積極正面的結果。 圖片來源:CRYSTAL TAI/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臺師西進」的趨勢下,恐留下教師空缺。( 圖片來源:CRYSTAL TAI/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臺師西進恐加快我國人才外流的速度

近年來,臺灣許多大學面臨少子化的衝擊而紛紛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教師職缺變少,許多大學為維持在少數學生的生師比,大學教師同時必須負擔招生的行政工作,教學和研究品質不必然是大學重要的追求目標,大學發展的本質扭曲;另外,在政策缺乏彈性的限制下,國內人才相關補助辦法對許多國際學人而言難有誘因,導致人才流動出現「只出不進」的困境,大學將出現「少子化」、「少師化」的雙重挑戰,進而導致學術人才培育機制出現失靈,連帶衝擊國家總體的競爭力。

臺灣博士赴陸任教便是兩岸交流新趨勢的一環,中國大陸各地如福建、廣東、江蘇及浙江等省市,紛紛祭出辦法來吸引臺灣年輕博士前往當地大學任教;然而,前往中國大陸各省份大學任教的人數仍難以正確估計,究其原因有客觀、主觀之分,客觀上因為多數是屬剛畢業的年輕博士,在國內尚無任教資歷,赴陸任教無須向我政府報備與申請,又兩岸直航便利無長期居留之必要,使得人數統計有其困難;主觀上,多數前往中國大陸任教的臺灣教授多為低調不願張揚,目前在兩岸都未成立相關協會或交流組織,縱然兩岸學術交流合作已有多年之累積,中國大陸臺師的流向與動態僅能透過媒體報導與間接的交流資訊取得,政府難有系統性的掌握。

台大的傅鐘
台灣高等教育機關應思考如何面臨高教人才流失。(圖為台大傅鐘,呂紹煒攝)

我國面臨著人才競爭的壓力,特別是面對中國大陸針對性吸納我國學術人才西進的政策不斷推陳出新,本文認為在「臺師西進」的拉力趨動下,我國將陷入「學生不足→老師缺額→臺生西進→老師缺額→臺師西進」的惡性循環之中。長期來說,「高階人才培育的空洞化」將會是我國高校面臨的挑戰;短期內,學術人才資源將會有「老化」及「斷層」的現象,不但對我高校教育發展帶來衝擊,更是對國家發展而言是一大警訊。

兩岸學術人才流動的「推拉」現象

自2014年北京提出「三中一青」,且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成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給予豐厚貸款、優惠、生活津貼等措施,甚至只要人到中國大陸,便可以直接提供從填寫表單、辦公空間、住宿安排及商號申請等「一條龍」的服務。習近平主政後,尤其是在十九大的政治報告中再次明確強調「要逐步為臺灣同胞在中國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中國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換言之,兩岸交流的質量已有所改變,從過去以吸引臺商為主的「以商逼政」模式,逐步擴及到青年世代的交流,不但擴大臺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就學、就業和創業的廣度及深度。

中國大陸大舉招募我國年輕博士師資已引發不少話題及關注,臺灣教師到中國大陸大學任教的情形已遍及各省份;中國大陸引進臺灣教師前往任教就業,一來透過惠臺措施來拉攏臺灣民眾,不但提供優渥的薪資待遇,更給予已成家育子的學者提供配偶在當地的就業選擇,以及子女的教育補貼,薪資與臺灣相當,未來的前瞻性又高,可以作為學術長期職涯的規劃(李侑珊,2017)。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加上美中關係不佳,將可能導致海外中國大陸人才回流,將可能衝擊臺灣民眾在當地的就業機會,以及影響中國大陸政府引才計畫的效果,則需要未來持續關注的議題。

中國大陸積極拉攏臺灣教師赴陸任教,已產生巨大的效應,尤其是當前臺灣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長期陷在低薪化的泥沼中,加上少子化的衝擊導致大學教職職缺不足,又加上高學歷的職業替換性低,中國大陸大學就業市場反而解決了臺灣博士「供過於求」的問題,在部分高技術領域上提供具吸引力的待遇條件,例如5G、半導體等專業,兩岸學術人才流動出現了「一推一拉」的現象。然而,長期來看,臺灣將可能出現結構性的人才出走問題,而且出走西進的臺灣教師有年輕化的趨勢,以及出現「人才赤字」的危機;然而,臺灣「人才供給低於市場需求」的困境,這樣的現象會因兩岸經濟規模落差擴大而更為嚴峻。

應當化人才西進危機為轉機

臺灣大學生態已出現嚴峻的人才供給問題,近年來選擇攻讀博士學位的人變少,若以培育一位博士投入的時間成本約為五年,博士班註冊率若持續下滑,將來的十到十五年後,許多大學將可能出現退休潮但招不到教師的問題,尤其大陸大學的薪資待遇不斷提高的誘因下,可能許多在國外留學的臺灣博士不願選擇回臺任教。無獨有偶,赴陸任教的臺師不僅只是剛畢業的年輕博士,許多已在臺灣有正式教職的學者也傳出躍躍欲試的企圖,據了解目前已有一些臺灣中後段班大專院校的老師轉至中國大陸任教,這將讓臺灣人才外逃的現象愈演愈烈。

基於此,我政府面對兩岸學術人才流動的形勢,應當有所作為來加以因應,首先,鏈結在中國大陸任職的臺灣教師,一來分享近距離的觀察,同時在兩岸學術交流中提升可操之在我的影響力。其次,針對優秀具潛力的臺灣教師推動人才留任的政策,包括在改善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法令鬆綁、教研環境改善、財政補貼支持等面向,進而鏈結國家重點政策的方向與佈局。

新北市為感謝科展指導教師懷抱對科學教育的熱情,昨(18)日頒發107學年度全國科展團隊指導教師感謝狀以及科展承辦學校感謝狀。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規範鬆綁、財政補貼,適時表揚優秀教師。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作者為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