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新專欄:「我城」與「公民抗命」─今年七一遊行的關鍵詞

2014-07-04 05:23

? 人氣

香港七一遊行出發前,維園就已經溢滿人潮。(臉書)

香港七一遊行出發前,維園就已經溢滿人潮。(臉書)

歷屆參與人數最多的「七一遊行」,以及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主導的預演佔中行動相繼落幕,然而除了被捕的佔中人士廣受社會聲援外,遊行期間多元富創意的口號和標語,以及數十萬人同步上街向北京中央與特區政府建制陣營嗆聲的畫面,依然在臉書上「洗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城政治氣氛,持續沸騰。

港人面對北京兩年來持續加火加壓,將國家主權搬到「一國兩制」的核心位置,卻反而激起全城一心,挺起腳步,與台灣近期的社運一樣,以《悲慘世界》主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改編的《問誰未發聲》,一句「捨我其誰衛我城」,更代表著港人近年高喊「自治」權的徹底醒覺,預視港人爭取權利的行動,將更趨熾烈。

港人罕有遇上像今天風高浪急的政治環境,但參與預演佔中的多數年輕人,都以「守護我城」為信念,被捕時大都表現鎮定,臉上毫無備受壓迫的「悲情」表現,非常難得。然而正是在這股高亢的政治氛圍下,兩極化的氣焰,卻已瀰漫全城。

尤其是公民提名(台灣的公民連署提名)既已被廣泛認定為普選行政長官的同義詞,而北京和特區政府則繼續強調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京港之間幾近已走向各自表述,令人懷疑北京是否還有機會跟香港溫和民主派達成共識,推動2017年特首真普選?

曾積極推動溫和方案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近日便宣布收回他提出的方案,並表示懷疑泛民主派內是否還有支持沒有公民提名元素方案的空間。

這句語重深長的說話,意指北京和香港社會之間,是否仍有就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達成共識,並予以通過的機會。

且正當主流輿論和國際特赦組織都強烈批評警方是次對佔中者採用了過當的武力,一直極重視榮譽的香港警隊內部,也泛起空前的怨氣,已接近了臨界點。據了解,多名退休警隊成員眼見預演佔中共有500多人被捕,卻可能只有30幾位被正式落案,深感不忿,正串連現職督察協會及援助級警員協會,準備在週內邀請負責港島(即中環所在)的現職指揮官和港府負責檢控工作的律政署官員,解釋對佔中者「違法」的政策,並要求應「彰顯法制,拘捕,就要起訴」。

北京面對著香港這種極化的情況,若能善用巧力,仍有化解分歧,推動2017年特首普選的空間。實際上以香港民間的政治力量分佈,本來非常有利於溫和民主派提出的方案:1. 率先提出佔領中環構思的戴耀庭教授等,都被視為屬於溫和派,並曾諮詢「國際專家」,認為公民提名未必是符合國際標準普選的要素。

2. 戴耀庭等提出的時間表,會在明年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前舉行第二次全民投票,讓民眾在政府方案與佔中方案中作出選擇,才決定佔中與否;3. 由前政務司長陳方案生領導的「香港2020」所提出的方案,是在北京堅持分開四大界別的提名委員會框架中,加添公民提名元素,而以陳方安生在港的聲望,加上她3月底提出這方案時,左右兩邊,分別站著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和前大律師公會主席李志喜,反映香港社會精英階層中的民主派人士,始終願意在北京堅持的框架下,作出妥協。

只可惜北京過去一年以來的態度,只是糾纏在反對佔中、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等原則性宣示中,特區政府除了扮演北京立場的傳聲筒外,也完全沒有帶領香港各政團的討論,至於《環球時報》甚至以社論批評港人以西方民主模式,只為突顯自己比大陸人更勝一疇的「驕傲」,結果徒令香港凝聚出愈來愈激進的政治氛圍。

以立法會目前的形勢,預計特區政府只需在泛民主派中挖走5票,足令北京點頭的方案通過,2017年特首普選即能達標,問題是特區政府或北京最後能挖走這5票嗎?猶記得2010年民主黨進入中聯辦與北京進行談判,成功爭取多5個功能組別席次,擴大選民人數,變相成為全港單一選區的直選,卻仍然被視為投降派,連長年為香港力拼民主制度的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也備受民眾公開謾罵。如今的社會更顯分化,要挖走這5票,誰敢保證?

與2003年的「七一遊行」比較,這次遊行明顯更本土化更多元化,「我城」和「公民抗命」成為兩大關鍵詞。1. 遊行路線中,增加了不少新成立、以維護本土利益為主的團體。像才成立半年、主張反發展主義的「捍衛農村青年陣線」,以立足「我城」的「本土媒體」,以反對小學採取普通話教中文科並提倡「捍衛港人傳承粵語承載香港文化」的「港語學」組織。另外,又有不少保護各社區生態的團體出現,除了保衛新界東北的各區關注組外,還有「守護大嶼(山)聯盟」等。相對於這些以「捍衛我城」團體的出現,兩年前佔滿「七一遊行」大隊的港英旗幟和自治運動的龍獅旗,大幅減少。

2. 很多過去低調但立場激烈的團體也冒出頭來,擺設街站。像左翼21,以批判資本主義的年輕人為骨幹,承認上月中搶先採取佔領立法會行動的多位幪面人,正是該會的成員,又像激進以粵語髒話諧音為名的「調理農務蘭花系」,高聲呼籲群眾即使不參與佔中預演,也應該到場支持參與的學生們。

3. 串連台灣和澳門社運團體。去年也有個別台灣社運界人士參與遊行,今年更大概有分屬10個團體的30餘名台灣社運及知識界人士,以「台灣公民社會聲援七一遊行」的名義,在遊行中高舉「台港民主、風雨同行」,「珍奶(台灣)挺衝奶(港),拒絕中南海」,「捍衛真民主、港台齊踹共」等牌扁,並高喊口號。大會晚上在遮打花園舉行的晚會上,除了播出陳為廷與林飛帆的錄像講話外,上月底在澳門「離補法案」中聲譽躍起的台大畢業僑生蘇嘉豪,也獲邀到場聲援發言。

過去一直都有參與「七一遊行」的親台團體神州青年服務社也有十幾年撐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遊行,不過17歲的成員葉靖淘說,來自台灣的社運人士「前陣子佔領立法院,都是主張台獨的,我們道不同」,所以知道這些台灣社運人士到港聲援,也沒有聯繫。

葉靖淘才加入神州青年服務社,他家庭完全沒有親台背景,但他表示是接觸多了,「認同中華民國是祖國」。香港社會的確越來越多元,本土色彩也越來越濃烈,若以2003年「七一遊行」作為香港第二波本土主義興起的開端,今年的「七一」,可謂是這波本主義的收割了,更多「我城」、「在地」的表述。

香港既已成為超多元的社會,民主化選舉,是幫助特區政府增加管治能力,2017年普選特首其實已經有點晚了,但若連這目標也無法達到,特區政府將如何面對社會日趨多元與本土化,成為疑問。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