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關稅戰降溫,科技戰升溫

2020-02-19 06:20

? 人氣

中美的關稅戰降溫但科技戰升溫。(資料照片,AP)

中美的關稅戰降溫但科技戰升溫。(資料照片,AP)

上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兩國間的關稅戰開始降溫,不過,中美科技戰卻持續且再次升溫─上周傳出美國將禁止奇異對中國出口飛機引擎的消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禁止奇異飛機引擎與航空電子系統出口中國

美國要禁止出口中國的飛機引擎,其實是由奇異(GE)與法國賽峰集團(Safran)合資的CFM國際(CFM International)所生產,禁止的理由是要防止中國透過逆向工程獲得製造引擎技術,導致美國利益受損害;因為傳言指中國用此引擎研製該國國產窄體客機的引擎;不僅於引擎,同時傳出美國政府也要限制奇異向中國提航空電子系統。

上月中美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雖然不是「一切回到原點」─即所有貿易戰後的加徵關稅都取消,而是繼續保留大部份的加徵關稅,一部份加徵稅率減半,一部份維持原來的25%,不過,至少外界認為貿易戰得到喘息機會,在美國大選結束前,應該不會再發生關稅戰,因為川普需要中國大量購買農產品。

不過,從美方要禁止奇異出口飛機引擎一事來看,科技戰不但持續,甚至擴大範圍中。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是以把中國的華為列為「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對其出貨為代表,在華為之後,美國也陸續把其它中國重要科技廠商列入實體清單中。

中國也逐漸「去美國化」

去年中美貿易談判時,中方除了多次表達要美方撤銷全部加徵關稅外,也對實體清單問題表達關切,希望列入協議中,但最後簽署的協議中,並未將此議題列入,而從雙方實際的攻防中,也顯示科技戰將成為未來中美爭霸戰的主軸。

中國方面,去年已決定公部門要在3年內更換所有「美國成份」─主要是作業軟體不用微軟、硬體也不用美製;去年第4季華為新上市的智慧手機,宣稱已經全無「美國成份」(指手機內未使用美國的零組件)。

美方部份,當然就是步步緊縮的實體清單、越來越多的「禁止出口」、司法控告華為;甚至對「實體清單」的「美國成份」規定,可能要從現在的25%緊縮到10%,如果美國政府真緊縮到10%,華為的衝擊會更大,台積電也無法再對華為出貨。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關稅戰停止但科技戰升溫的同時,其實是讓下波關稅戰開打的機會大增。

中美貿易協議中,要求中國2年內增加從美國進口2000億元的貨品─更詳細的是:在2017年186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和服務規模基礎上,在2020和2021年兩年中增加從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增購54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780億美元的製造產品、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和380億美元的服務。

既要平衡貿易又增加禁止出口項目

外界原本就認為這個目標非常難達成,在美國增加越來越多對中國限制出口的科技產品後,又會更難了,以過去的資料就看得出其影響。在科技產品領域中,美國對中國之外的所有經濟體都享有順差,但對中國則是大幅逆差。原因當然不是中國科技遠遠領先美國之故,而是中國是科技產品組裝大國及美國長期限制科技產品出口。專家估計,如果美國開放出口限制,科技領域就能實現平衡,整體中美貿易逆差也可減少3成以上。

此外,今年第一隻「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也將更加深中方對美採購承諾跳票的機率。中國要能實現增加對美採購,除了落實承諾的「主觀意願」外,也必須有客觀環境與能力搭配─那就是不錯的經濟表現與存在的需求,現在這些條件顯然已不存在。

新冠肺炎確定重創中國經濟,經濟受損程度要視疫情持續與擴散情況而定,現在仍難預測。但從春節全中國服務業(觀光、旅遊、零售、運輸、餐飲、百貨….)的蕭條情況,製造業春節後的延後開工、復工情況緩慢等來看,第1季的經濟必然慘淡,而且預料上半年整體經濟都無法回到正軌。各經濟智庫的預測值不同,但預估全年減少的經濟成長率至少在1個百分點左右,如果情勢不佳,今年中國全年成長率應該是在5%以下。

經濟走緩與疫情讓增加採購更難達標

經濟下滑、需求減低、加上北京官方搞疫情都已雞飛狗跳,要說能對增加對美採購有啥執行力,難矣哉,至於採購額達標更無可能。因此,未來所謂「中方未遵守承諾」採購金額不足的爭議必然出現,成為下階段兩國爭議焦點。禾革手水

如果美方接受中國受新冠疫情影響難以兌現承諾,而給予延長時限,是把問題與爭議往後延;如果美方不接受任何理由,貿易戰、關稅戰就要再開打;以時間而言,「算帳」時間大概是年底,也就是美國大選後,屆時如川普順利連任,更無顧忌、強硬開打的機率將提高,正如季辛吉說的「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未來中美之間已無寧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