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什麼蔡英文的競選廣告讓我反感

2020-01-10 06:10

? 人氣

蔡英文競選廣告《大聲說話》(截圖自蔡英文競選廣告《大聲說話》)

蔡英文競選廣告《大聲說話》(截圖自蔡英文競選廣告《大聲說話》)

一月六日,蔡英文發佈了名為《大聲說話》的競選廣告,一如既往地主打香港牌。我認同民主自由的價值,亦支持香港反抗極權的運動;然而這則廣告,正如蔡英文數月以來的競選策略一样,從各方面讓我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本文從其中一個方面論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寧靜生活」的基調貫穿了廣告所描繪的各個場景——漫步於夜色中的情侶、在地下道中溜滑板的年輕人、搭乘最後一班捷運回家的白領⋯⋯不難看出,「寧靜生活」是廣告推崇的價值,也是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對台灣人的許諾。廣告提到:

「但這一年,你卻開始珍惜這種寧靜的生活⋯⋯無論我們之間有多少不同,我們同樣熱愛這裡的寧靜生活。」

政治學將「穩定」視作一大價值,《大聲說話》亦竭力喚起人們對寧靜生活的憧憬。在此我無意討論這個價值本身的規範性。然而,單從修辭的角度分析,這則廣告的論述會將蔡英文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讓我們問蔡英文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威權體制下也有「寧靜生活」(甚至中共還將「維穩」視作首要任務),為什麼我們不採用「中國模式」呢?答案對於蔡英文應該是脫口而出的:「因為中國沒有民主自由阿!」可見,民主自由是一項必要條件。

似乎不只這麼簡單。廣告的主要修辭手法,就是將香港的「不寧靜」與台灣的「寧靜」對比。近半年來香港的動盪有目共睹:警察濫抓濫捕濫暴,煙霧彈成了這座示威之城(City of Protest)標誌性的場面。廣告提到了警方的暴力。然而廣告沒有提到的是,「暴力」有時也被示威者策略性地用作達成訴求的手段。Della Porta & Diani (2006) 便列舉了暴力的兩個策略性用途:象徵性的表達對壓迫性體制的拒斥、以及贏得特定的爭鬥(如獲得媒體關注)。兩點在香港的示威中均有表現。前者以七月一日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塗鴉區徽最為標誌性,後者則體現在破壞港鐵以實行經濟「攬炒」,迫使政府讓步的同時提高曝光率。(本文在示威者使用暴力的意義上,不進行任何價值評判)

香港反送中,中港關係,一國兩制、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美聯社)
香港反送中示威。(資料照,美聯社)

推崇「寧靜生活」的蔡英文,會支持示威者的暴力嗎?也許不會明確表態支持,但至少不會反對。這可以從廣告對示威者的暴力隻字未提的現象上判斷,我們也看到蔡英文在七一佔領立法會的示威者尋求庇護一事上的表態:「會基於人道做適當的處理」。然而,這不是與廣告所表述的立場相悖嗎?提倡穩定的蔡英文,為何會寬容對待在香港製造不穩定的示威者,以至提供庇護呢?也許,蔡英文會說,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香港示威者的訴求是高尚的,因此他們的暴力應當得到容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