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三十而立,失去了感覺─南方周末的一年

2014-01-14 11:10

? 人氣

經過2013新年獻詞爭議,讀者對南方周末2014新年獻詞普遍無感

經過2013新年獻詞爭議,讀者對南方周末2014新年獻詞普遍無感

2014年開年第二天,《南方週末》發了新的「新年獻詞」,出版那天我正好從學校回到「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大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氣氛不太對。沒有警號只有制服的協警(合同制員警)和帶著對講機的公安民警三三兩兩站在一起,注視著經過「廣州大道中289號」的每個人。平時進出大門時,根本不搭理我的保安大哥,也伸出手臂攔住我問:「你,哪個單位的?」

準確報出樓層號碼之後,他放我進去了。他們緊張看守的,正是不少人曾經夢想的。這裏既是《南方週末》編輯部所在地,也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社址,更是中國新聞界的黃埔軍校”。

好吧,起碼曾經是。而我,是這裏的一名實習生,被過去的榮光和可能的工作機會所吸引。

走進辦公室,新年獻詞《我們是南方週末,我們三十而立》鋪在桌上,作者署名「南方週末編輯部」。

三十歲,按道理是血氣方剛與穩重成熟的節點,但懂行的人們卻讀出了暮色沉沉。後來瞭解到到,這份獻詞由集團一位主管「社委」親自擬定,一週前已送審讀,嚴格意義的「南方周末編輯部」不能插手,不能改一個字。

這樣緊張,是因為什麼?答案很明確,去年的「教訓」夠深刻。

《南方週末》是被紐約時報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自由主義報紙」,創刊於1984年,以調查報導和自由情懷聞名。

這份報紙在元旦前後發出的「新年獻詞」,對前一年作出總結,對未來提出期許,算是報格的體現。正因為此,控制也越來越嚴。

2013年該報的「獻詞」幾經審查官刪改,但仍在最後時間出現低級紕漏。編輯部成員不能忍受,通過微博將此事曝光,支持和反對南方週末的人在廣州示威,並引發網路抗議,是大陸近年來宣傳系統最大的一次「失序」事件。

*一呼百應的一年前

員警到場其實是為了避免出現可能的人群聚集:一年前的1月7日,有兩群人在報社門口舉牌抗議。

一邊為《南方週末》2013年新年獻詞被長官修改而獻花;一邊則舉著毛澤東的畫像斥責這張報紙是漢奸報,斥責為它獻花的人是「帶路黨」或者「美分」。

「帶路」是指為「美帝國主義」帶路,「美分」是「美帝國主義」送給「帶路黨」的報酬。

今天的中國,劃分「左」、「右」的標準更倚重於你對毛澤東或者美國的態度,而不是對福利制度或自由市場的看法。簡單地說,右邊的人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民主,左邊的人則相信資本主義正在腐蝕中國。

這是個複雜的話題,但不影響他們各自為《南方週末》這張報紙定位。《南方週末》出名的「監督報導」和提倡法治及人文精神的策劃專題為它帶來名譽和壓力。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接受《南方週末》獨家訪問後,附在這張報紙上的自由主義「標籤」達到了極致。

包括那句知名的口號,「在這裏,讀懂中國」,也被理解為一句深沉的暗諷。

它也確實影響過很多人,包括我。我生長在北方,但《南方週末》仍是每週最值得期許的精神食糧之一。遑論它在媒體圈的地位,翻看大陸最有力量的中生代報人們的履歷,或長或短都有《南方週末》的影子,儘管他們中的多數已在歷次整頓中被迫或主動離開。

正是基於此,儘管受到微博的速度衝擊、同業的品質提升衝擊、官方的嚴格控制衝擊,《南方週末》作為新聞界的一份鄉愁,特別是年輕新聞學徒的一段嚮往,還是很有影響。

所以就不難理解,當2013年獻詞事件出現時,會在大陸的不少大學校園裏出現接力舉牌的場景,好像一場迷你的「示威」。

這令官方足夠頭疼。大學生是高度敏感人群,「八九」之後,大學生的政教工作是重中之重,大學生的出格行為會被「政治輔導員」特別的「關照」,最簡單也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用「暫扣畢業證」做要脅。

大學生自己也消沉於各種壓力之中,這兩年更流行起「精緻的利己主義」,評優評獎、入黨、入學生會,政治過關甚至是政治過硬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這些很快就轉換為大陸最為擅長的官場文化和虛與委蛇。本該求真求實張揚肆意的青春歲月,卻也有蛻化為小官場的跡象,優劣學校都不能倖免。

這種情況下,能讓一幫「宅男腐女」出來舉牌,舉著《南方週末》曾經的獻詞,站在校園裏,不容易。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是《南方週末》1999年老獻詞的題目,在年輕人看來仍然「帶勁」。

而「黨報」則對這些擁躉喊話道「新聞既是中國整體改革的最活躍的部分,又不與它脫節和割裂。否則我們就是瞎闖,事倍功半,甚至損害中國前進的大局。希望所有喜歡《南方週末》的人配合風波的平息,別逼一份中國報紙扮演它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的對抗角色”。

相比之下,後者太像庸腐的阻攔了。

汙名化的一年後

互聯網為「審查制度」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南周事件其實屬於典型的審查操作,在大陸的新聞史中比比皆是,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是最後一次。

最早的對抗出現在2013年1月3日,在出街的獻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被人發現若干寫錯字、文意不通的低級錯誤後,編輯部的內部人員在微博上爆料這個「重大出版失誤」其實審查官們「私相授受」的結果。

廣東省的宣傳首長成為目標,儘管《南方週末》的「官方微博」很快主動承擔錯誤,但內部的幾位編輯也迅速發出個人微博聲明,做出「反澄清」,稱官方微博已被接管,話不足信。

這也點燃了前文所述的報社實地聲援和校園、網路接力照片支援行動。這件事,很快升級成為一起不被容忍的「公民運動」。

對當事的編輯記者沒有嚴厲的「秋收算賬」,據聞是大陸權力博弈的結果,開明的官員和媒體大佬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一些在香港聲援此事的中國籍記者卻被接待「喝茶」:被負責「國家安全」的官員「邀請」進行談話,往往約在吃飯喝茶的場合,是大陸的行話。

但公民活動人士郭飛雄就沒有這麼好運,沒人庇護他,幾個月後,2013年8月23日,他被大陸公安“刑事拘留”,因為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

其中一件罪證,就是他被認為是這場公民聲援的組織者。大陸檢方、公安的類似指正很難證偽,因為資訊不透明。在線民公佈的現場視頻中,郭飛雄與他人對話,談公民權益,被一些人包圍,聲音比較大,但看不出他在「組織」什麼。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當時在報社門口的除了這些不被待見的活動家外,也有大量的「毛粉」(毛澤東的粉絲),但截止目前,他們都是安全的。

抓捕幾個異議人士,在大陸並不新鮮。但這次南方報業集團出具的一份不利於郭飛雄的證明卻幾乎要顛覆人們對這個報系的最後好感。這份說明12月28日被《南方週末》的記者披露上網,一年來都悶聲發大財的《南方週末》很快被一片不齒之聲所淹沒。

話是這樣說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是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媒體集團,旗下南方日報是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雜誌是廣東省委機關刊物、南方新聞網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官方網站。

2013年1月6-9日,集團所在廣州市廣州大道289號大院門口聚集了大量人群,對集團正常的工作秩序產生了較大影響,人員和車輛的正常進出受到妨礙,為此,集團不得不開啟平時關閉的東興南路的側門,以分流人員進出,集團一些會議(活動)被迫取消。」

從大陸的司法實踐看,這樣的證詞屬於客觀要件,證明傷害所在,對判罪來說,分量夠重了。

但感到恥辱的內部員工並不這麼認為,他們或直接或暗示地表達出對集團意見的反對,這些微博資訊很快就被刪除,只為個人保持了留在業界的尊嚴。他們是我敬重的前輩,也是讓這份報紙閃爍點點星光的最後理由。

經過這一年的「折騰」,這份曾經最有影響力的「真話報」、「情懷報」元氣大傷,不僅官方的審查制度沒有改變,曾經支持過他們喜愛過他們的讀者、擁躉也漸漸離開。

今天來看《南方週末》事件,並沒有勝利者。2014年的新年獻詞,被直接接管,大家也都沒感覺了。

*作者為大陸新聞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