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熱退燒》紐西蘭學華語人數減逾5成 除了AI翻譯科技還有這原因

2024-05-22 20:00

? 人氣

英語國家過去曾掀起學中文熱潮,現在出現下滑趨勢,新加坡亞洲新聞台20日表示,2020年紐西蘭各大學學中文的人數,比2010年減少57%,其中奧克蘭科技大學2023年更關閉亞洲研究及中國研究計畫,除了人工智慧和翻譯軟體普及,中國與西方國家也成為影響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洲新聞台(CNA)指出,紐西蘭1995年把中文納入中學國民教育,之後再納入小學,2010至2020年學中文人數驟增,而紐西蘭也提供1000萬紐幣(約610萬美元)的學校亞洲語言學習基金。不過學中文人數之後下滑,據官方統計,2020年學中文的大學生僅255人。

紐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AUT)社會科學及人類學院院長馬隆尼(Tim Maloney)告訴CNA,由於參與上述計畫的學生人數明顯減少,才會關閉。奧克蘭大學中文高級講師王丹萍直言,學中文人數正「驚人地下滑」,「我們不是在說少1、2個學生,1、2個班級...... 我們在說失去整個計畫和教學團隊」。

2021年元旦全球煙火秀,紐西蘭奧克蘭(AP)
2021年元旦全球煙火秀,紐西蘭奧克蘭(AP)

CNA提到,美國、英國、澳洲和德國也出現學中文人數減少的類似情況,隨著人工智慧(AI)與翻譯軟體每天愈來愈先進,基本中文能力已無法為年輕人在求職市場上加分。此外,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帶來負面新聞,使學中文的人陷入困境。

選修人數大減到計畫關閉

「有位學生說,選修中文可能被視為親中國、親中國共產黨」,王丹萍向CNA表示,主流媒體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報導及觀點,促使學生往這個方向思考。她警告,缺乏長期策略的情況下,紐西蘭正失去中文能力,特別是在培養未來領袖與專家的高等教育。

王丹萍說:「對中國和紐西蘭蓬勃商業關係的影響不會立即看出來,但缺乏語言和文化能力的未來世代會帶來挑戰...... 這可能最後會妨礙我們維持關係和發展基於互相了解與信任的夥伴關係永續策略。」不過紐西蘭-中國關係促進委員會(New Zealand China Council)主席麥康年(John McKinnon)稱,使用中文的人並不多。

麥康年告訴CNA:「許多學中文的人不一定會進入與中文相關的產業。許多參與我們和中國互動的人,本身就來自中國,所以顯然語言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紐西蘭-中國關係促進委員會成立於2012年,紐西蘭外交部每年提供約2/3資金運作,而麥康年曾任駐中國大使。

歐美國家多所大學憂心孔子學院干涉學術研究自由對其抵制乃至將其關閉。(美聯社/資料圖)
歐美國家多所大學憂心孔子學院干涉學術研究自由對其抵制乃至將其關閉。(美聯社/資料圖)

就讀工程學系3年級的費茲派翠克(Rebecca Fitzpatrick)選修奧克蘭大學的暑期中文課程,她表示:「我周圍有很多中國人,奧克蘭及鄰近我住的地方有很多中國文化,我看到的這些東西讓我更加好奇。」工商系大四生愛德華茲(Matthew Edwards)則受到會說中文的手足啟發。

東南亞、中東掀中文熱

「我參加過去中國的校外教學,因為我是商科學生,我們學到紐西蘭和中國的強健連結」,愛德華茲說,「我想這是重要性漸增的語言,尤其是住在太平洋地區」。CNA提到,雖然西方國家學中文的人數降低,但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正逐漸興起學中文熱潮。

2023年,沙烏地阿拉伯加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伊朗行列,把中文納入中學的必修課程。印尼阿拉札大學(University of Al Azhar Indonesia)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菲力(Feri Ansori)向CNA表示,許多印尼學生有意願學中文,因為他們相信對其未來事業有利。

菲力說:「中國一直是印尼最大貿易夥伴,且是主要投資來源。所以對印尼學生而言,是很好的學中文機會。」他認為,儘管科技不斷開發,可能還是無法精準翻譯中文,這是因中文同個字,可因不同發音而有不同意思,「學中文對任何想在其事業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大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