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美兩強惡鬥,香港必是輸家

2019-12-03 07:1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支持「五大訴求」的反送中抗爭者上街遊行慶祝。(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支持「五大訴求」的反送中抗爭者上街遊行慶祝。(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11月27日正式簽署了國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與《禁止商業出口涵蓋軍用品給香港警方法案》。中共對此做出強烈反應,指控美國干預內政,揚言將採反制行動。《紐約時報》分析,北京真正擔心的是經濟,而為了貿易談判,中方難以與華府撕破臉,所以反擊選擇有限。上述說法部分言之成理,中共當然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如果川普未來落實相關法案時,超越了北京能夠容忍的底線,則中共的反擊力道,可能非美國所能預期。

川普有競選連任的壓力,也期待和中共的貿易談判能產生階段性的成果。川普簽署法案時發表的聲明就留下伏筆,強調憲法在外交關係方面對他的授權;但站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角度看,川普當然不會放過「天上掉下來」的這張「香港牌」。川普精打細算,他不會為這張牌和中共撕破臉,而只是把它當成討價還價的籌碼。所以,香港不會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不會讓中美關係淪至無法收拾的地步。大多數印太周邊國家,似已看清這場牌局的奧妙之處,故都小心避免在香港問題上表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表態就是不願加入圍堵中共的行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教授鄭永年就認為,美國圍堵中共難以實現。鄭永年指出,全球局勢在冷戰後朝多極化發展,非美國獨霸,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潛在衝突不容忽視。以美國在亞洲的傳統盟友日本為例,日本傾向於將東協放到戰略考慮的重要位置,並力圖成為區域的政治領袖,這對美國的亞洲利益構成挑戰。此外,區域認同的加強也促進了各種形式的區域經濟、軍事和政治聯盟的形成。

在參議院全院無異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際,俄勒岡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默克里(Jeff Merkley)在院會發表演說。(2019年11月19日)
在參議院全院無異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際,俄勒岡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默克里(Jeff Merkley)在院會發表演說。(2019年11月19日)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Dennis Blair)11月27日在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發表的一篇文章,似乎印證了鄭永年的說法。布萊爾認為,過去韓國、美國和日本曾經共有的價值和利益正在消失。布萊爾警告,這三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只關心推進國內政治議題,導致美日韓三角同盟的弱化」。例如,日本與韓國也繼中美之後爆發貿易紛爭,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升級。日韓交惡不僅影響兩國經濟,也讓身為其共同盟友的美國感到焦慮。但布萊爾也批評川普「削弱了加強同盟遏制力的軍事演習,削弱美國的安全保障」。明顯的是,川普竟然為了分擔防衛支出,而不斷和盟友斤斤計較。

相較之下,中共對東亞地區的外交攻勢則大有斬獲。雖然印度宣布暫時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但中共仍是本屆東協峰會的最大贏家。中共推動一帶一路計畫時,把東南亞設定為核心戰略區域,很多互聯互通的計畫都在東協進行,如果明(2020)年順利完成RCEP的簽署,則中共對整個區域的影響將會更深、更廣、更遠。

而南海本是美國可以用來挑戰中共利益的議題,因為周邊許多國家和中共存有「領土」爭議。除RCEP外,南海是這次東協峰會的另一焦點。中共總理李克強在會中表達善意,強調中共願與東協國家合作,確保南海地區的長期和平穩定。他也透露,《南海行為準則》在短短一年內,提前完成了第一輪審讀,第二輪審讀目前也已經啟動,並且力爭在2020年完成二讀。相關準則一旦落實,對中共處理南海紛爭問題,有積極性的作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