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VS楊照:對二十世紀的漫長告別

2016-08-21 06:30

? 人氣

楊照對談楊澤。(丁名慶攝影)
楊照。(印刻雜誌提供)

所以我會在自己的小說裡面努力想要擺脫一些東西,然後去嘗試;譬如說我試圖擺脫人們對於歷史很自然就會掉進的模式:如果一九四七年就一定要寫到二二八,一九四九年就要寫內戰的大移民……這些東西太固定、理所當然了。而正好因為每個年分是一篇,給了我自己很大一個機會去開發各種可能性:是否〈一九四七〉我就不要去寫二二八,但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跟那個時代的歷史接觸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創作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底什麼叫作歷史小說?

關於這個出版計畫,我想了很久,何以決定以中篇小說〈一九八一〉作為完整出版計畫的第一冊,其中一個最後說服自己的,我也在〈後記〉中寫到:這篇小說對我自己最大的意義,因為它是被艾可(Umberto Eco)的《玫瑰的名字》刺激出來的。表面上它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可能有任何聯想,但真的背後東西是一樣的。在讀《玫瑰的名字》時,最讓我感動迷人的地方,尤其我是學歷史的人,覺得艾可真是太厲害了,這個奇案之所以能夠破案,就是要找到殺人的動機,那個動機你擺在其他任何的時代都不成立,哪有人會為了書去殺人?可是你讀到最後卻覺得理所當然。所以用這種方法:一件原本在別的情境底下、荒唐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它可以被解釋、被接受——用這種方法你表現出屬於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環境;什麼是十四世界聖本篤教派修道院,那裡面人過什麼日子,他們在想什麼——沒有這個背景,你不可能讓這個殺人動機變得可信。

所以〈一九八一〉也是用這種方式在探索,對我來講它就是歷史小說,把一個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放到那個時代的情境底下,一個十七歲男孩和二十八歲已婚女人之間的不倫戀情,女人在非常保守的家庭長大、結了婚,而十七歲男孩是高中生正準備要考聯考……你光聽故事大綱會覺得不可信嘛,為什麼在這種時候這倆人會發生戀情、有這樣的關係?但我就是要把他們放回到一九八一年台灣的情境底下,然後用主角他們人生相關的種種因素:包括「美國」在此很重要,女人的老公在美國,男孩的爸媽想移民美國,美國變成非常重要的因素;女生的原生家庭非常壓抑,台灣式的老男人、舊式婚姻背景下,對她媽媽所產生的壓抑,她媽媽還得了癌症……所有的這些因素,在那個時代裡面才會產生出的組合……我覺得我做到了,當然這要由讀者判斷,我讓這件事情只能在一九八一年的台灣的情境底下發生,有那樣的情境,這個愛情故事變成合理的,可以被相信。

用這種方式,我希望讓今天的讀者可以回頭去認識,我自己曾親身經歷的一九八一年的歷史情境。在這點意義上,對我來講它是歷史小說。我希望我的一百篇小說,somehow,每一篇盡可能用不一樣的方式去探觸:到底歷史是什麼,或者是能夠開發我自己對於歷史的不同想像跟看法——這其實也就是十幾年來支持我不停地寫,覺得這個過程很過癮的最重要因素。

《印刻文學生活誌封面》
《印刻文學生活誌封面》。(印刻雜誌提供)

──完整內容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16年8月號【封面專輯:楊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