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宸觀點:蔡政府應以產業角度解決能源不足問題

2016-08-08 07:00

? 人氣

另外三個綠能包括地熱、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跟地熱。基本上台灣有一些地熱的儲存量,但是我們常常看到不同的數值,其差異是因為地熱分成淺層的地熱跟深層的地熱,淺層地熱以現在的技術很容易開發出來,但是蘊藏量不大,大概把全台灣的淺層地熱都開發出來,也不夠台灣幾天的使用量,經濟效益相對不是很高。地心是一個高熱熔球,所以如果能夠取出深層地熱,按理說是可以得到源源不絕的能源,可是深層的地熱現在還停留在學術跟科學領域的探討,現有技術程度不足只停留在理論層次,連小規模的開發示範在國際上都還不能真正商業化。所以中長期差不多20年或30年,是有可能把深層地熱當作主要的能源來源,可是最近10年至15年,基本上只能致力相關技術實驗開發,雖屬能源政策一部份,但是幾乎可以把它排除在能源產業政策之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熱能
淺層地熱以現在的技術很容易開發出來,但是蘊藏量不大,大概把全台灣的淺層地熱都開發出來,也不夠台灣幾天的使用量,經濟效益相對不是很高。(取自維基百科)

世界上使用太陽能的經驗也有10年,可是太陽能最主要問題是電的不穩定性,有太陽的時候發電量高,陰天的時候發電量低,晚上則不發電,如果不是即發即用就浪費了,所以太陽光電不是每一度電都用得到,發電來源、時間跟用電的需求無法100%符合,而且可能被雲遮住,瞬間它的量就降低了,在電網上面來講會造成不穩定性,目前針對這樣的不穩定性,電網可以吸收,因為太陽光電比例還不夠高,現在整個太陽能發電佔台灣可能千分之一的百分比都不到;可是當如果太陽能發電量達電網的5%的時候,對電網壽命會有很大影響,在國外也是一個問題,不是在台灣有這問題而已,更何況台灣沒有這方面很充分的管理經驗。

太陽能有2種創電的方法,其一是分散式。分散式是在屋頂上、空地,休耕農地,或者是一些不能夠蓋建築物的荒廢土地上裝置太陽能板,分散式發電期待的是積少成多,可是積少成多的前提是能夠收電收到電網裡,且發電的人售電時還要計算收了多少電,這些電是在什麼時間收的,價錢因為白天晚上可能又不一樣。所以分散式太陽能對於台電來講是極為頭痛的事情,台電的董事長黃重球親口說過,台電內部評估支援全台灣民眾各地自由發電再讓台電負責把它買下來,光是重新佈置收電網這件事至少要1000億台幣才做得到。而且台電經驗不足,拆帳清楚計價等管理問題對台電來講都是挑戰。我個人雖呼籲大家創電,但是事實上也許不符合經濟效益,以上談的收電成本以及管理收電成本都高於我們買得到的電,所以我覺得分散式太陽能必須要仔細評估或先做小區域的實驗,尋找改善管理的方式。

我認為比較可行的是大規模的太陽能電廠,找到一些面積幾百公頃以上甚至於到幾千公頃的土地,土地本身並無周圍建築或者農業,可鋪設幾十萬片的太陽能面板,然後直接引流再進入到電網,解決零散收電的困擾。集中式電廠在國外很多,包括西班牙、美國等,成本還是高於煤炭或者核電很多;太陽能電廠現況無法依靠100%的商業運轉,很多國家為了節能、減碳、綠能,仍願意用補貼的方式來建電廠;如果我們政府把非核跟綠能當成首要目標,勢必就要採用補貼的方式發展太陽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