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守住本真,和光同塵

2019-06-02 05:50

? 人氣

這裡的「存」字,頗有意味。我曾經在講《易經》的時候,提到「存」和「在」的區別。「在」是講當下發生的事情。「存」則要放眼于未來了,有永恆的意思。譬如,我們現在不需要用錢,可是為子孫將來憂,就給他先「存」點錢。《易經·繫辭傳》就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人最好能做到在自己「在」的時候,完全在當下幹得很歡實,即活在當下;當將來離開人世之後,即「不在」之後,還能夠有「永存」的意義,這就很圓滿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湛」是神秘而深沉的意思。這裡用來形容處人間世時,人秉持逍遙、齊物、養生三種境界之後展現的新境界。有了這種境界的人,深不可測,但是,他很自在,不會自尋煩惱。

零 伍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誰產生了它,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存有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誰把「道體」產生出來的呢?誰讓「道用」發揮出來的呢?簡單來說,可以用《莊子·大宗師》裡的一段話來說明:「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意思是說:道是自己為本,自己為根,在沒有天地之前,自古以來一直存在;造就了鬼神,造就了上帝,產生了天,產生了地。

老子此處的「帝」是天帝,把天與古代的造物主上帝合在一起了。中國古代所講的「帝」,就是宇宙的主宰。《易經·豫卦·大象傳》稱「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說卦傳》說「帝出乎震」,震為《易經》八卦之一,象徵宇宙的主宰,也是眾生的主宰,所以「萬物也出乎震」,萬事萬物都是從震所象徵的最高的主宰上帝生出來的。震所代表的主宰「帝」太重要了。人沒有主宰就會隨波逐流,不知所措。

當然,《易傳》講的這個帝,並非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代表主宰。整個自然界與人類不可能沒有主宰、沒有秩序,否則早就崩毀了。道應該肯定還在帝之先就已經存有了,並不是任何東西所創造的,但道又是所有一切的創造者,所以,道是一切的根源。

20190523-茶杯。(取自Ulrike Leone@Pixabay)
(取自Ulrike Leone@Pixabay)

道,是一切的根源

讀了《老子》的人,會覺得他的思想對後人影響很深。如你領悟了「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智慧,你就不會覺得人生太苦,面對紛爭也是周旋無虧。在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儒家式的俠士像郭靖,古道熱腸,為了國家和民族敢於獻身,如死守襄陽城,最後夫妻雙雙殉難。而道家式的人物則與世無爭,如楊過和小龍女最後雙棲活死人墓,不理人間紛爭。

可見,儒家人物古道熱腸,放不下世人。像杜甫,就是儒家派古道熱腸的詩人,他關懷社會,心系民間疾苦。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對社會民間的關注,譬如其《贈衛八處士》一詩就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道家在世俗的應用上則是冷靜應對。

道與儒,一冷一熱。說句玩笑話,如果你修完儒家,再來修道家,可能就得「打擺子」,小心冷熱失調。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最好就是儒道思想兼而有之,兩者互補,這就是《易經·繫辭傳》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作者為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奉元學會現任理事長。本文選自新版《易經與現代生活》,原刊「劉君祖經典講堂」公眾微信號(節選自劉老師即將出版的新書《新解道德經》),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