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概念!」奉元學會理事長:中國文明的真相可紓解兩岸人心浮躁

2019-03-16 17:10

? 人氣

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16日出席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會中指出整個中國文明的真相,才能讓台灣跟大陸人心浮躁的情況得到紓解。(甘岱民攝)

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16日出席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會中指出整個中國文明的真相,才能讓台灣跟大陸人心浮躁的情況得到紓解。(甘岱民攝)

中華奉元學會今(16)日於台大文學院舉行「第二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由理事長劉君祖針對毓老師生平筆記整理與經學研究進行演講。劉君祖就依經解經、倚經解經、一經解經等治學方法指出,一在中國是整體不可分割的概念,所以整個經學不可分割,貫徹以後 ,整個中國文明的真相,才能讓台灣跟大陸人心浮躁的情況得到紓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毓老師全名「愛新覺羅毓鋆 」,是滿清禮親王代善第11世孫,曾為溥儀伴讀,1947年遭蔣中正送至台灣,先後於台東農校、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任教,並擔任哲學系主任,之後則於台北市臥龍街,以「天德黌舍」之名招收學生,講授經、子、史等典籍,並於解嚴後改名「奉元書院」。

20190316-中華奉元學會16日於台大文學院舉行「第二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取自奉元書院臉書)
中華奉元學會16日於台大文學院舉行「第二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取自奉元書院臉書)

劉君祖自1975年起便跟隨毓老師,直到老師於2011年辭世,曾入府教授前總統李登輝《易經》的他,經學便是跟毓老師學習而來。

他指出,老師是於2011年3月的春分時節過世,過去每年皆會舉辦紀念活動,今年則跟研討會合併,本次是整理毓老師過去講學的筆記,先把階段性整理的成果發表出來。

對於夏學,劉君祖說明,夏在說文解字是中國人的意思,堯舜起就是這樣,跟夏商周無關,是期許和平、大同,故以夏學命名,而天德黌舍之名,天德是好生,毓老師是東北人,四平之戰時,街上都是中國人的屍首,讓毓老師認知到,戰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也是中國文化所謂的王道。

劉君祖並說,解嚴後改名為奉元書院,因為元是一切的起始,找到最深的根源,而其實毓老師在文化大學時,心目中就希望創立華夏學院,這個根源開花的概念,就是華夏,是和平價值的永續標準。

20190316-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甘岱民攝)
奉元學會16日舉行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毓老師紀念會,理事長劉君祖指出:改名為奉元書院,是因「元」是一切的起始。(甘岱民攝)

劉君祖:易經是不要把東西當成鐵律

劉君祖並就毓老師講學筆記,與對易學的研究說明,《易經》記載,「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從西方學到的東西,是不能質疑懷疑上帝,但《易經》是不要把東西當成金科玉律,需要創造就創造,這是很重要的東西,開了一個無限的空間,要人了解自己已經跑完,要交棒了,真正有修為的人,是能夠這一階段跑完後,可以啟發下一階段、培養下一代的人。

2019-03-14-_一代經學宗師「毓老師」上課影片。(資料照,取自youtube頻道「Rti 中央廣播電臺」)
一代經學宗師「毓老師」上課影片。(資料照,取自YouTube頻道「Rti 中央廣播電臺」)

對於《易經》復卦,劉君祖則說,復絕對不是回到從前,不是守舊,但復卦也不必那麼玄,就是改過,人都會犯錯,既然沒辦法不犯錯,就是改過,像顏回的不二過,顏回是復聖,復就是改過,就是所謂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是克己復禮之意。

劉君祖並以此指出,《論語》有句話叫:「朝聞道,夕死可矣。」現在看到的解釋幾乎都是誤解,以為是早上聽到、理解道理,晚上就可以死了,好像中國有殉道精神一樣,但毓老師提過,《大戴禮記》裡曾子提過 ,死不是真正的死,是跟昨日死一樣,是改過,從善如流改過來的意思。

談乾掛舉美為例 劉君祖:若領導高高在上,國則不寧

對於乾卦的「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劉君祖說明,是說廣大庶民階層要有領導,但過去看乾卦的解釋,有些說元首要傑出、高高在上,這很奇怪,其實正好相反,若領導人高高在上,萬國絕對不會寧,就像美國這樣,所以領導不能脫離群眾,君為群首,君在群中,離群無以為君。

劉君祖並從依經解經、倚經解經、一經解經等治學方法指出,依是因、用、及之意,但也有用倚,是東西有一個支點,槓桿下去可以飛起來,是創新的意思,而一在中國不是數量詞,是整體不可分割的概念,所以整個經學不可分割,貫徹以後 ,整個中國文明的真相,才能讓台灣跟大陸人心浮躁的情況得到紓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