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從九項指標看蔡政府天方夜譚的能源政策

2019-05-06 06:40

? 人氣

政府四處加建太陽能裝置,但要達標還是很拚。圖為造型特殊的「向日葵追日型太陽能板」。(圖/關西服務區FB粉絲專頁)

政府四處加建太陽能裝置,但要達標還是很拚。圖為造型特殊的「向日葵追日型太陽能板」。(圖/關西服務區FB粉絲專頁)

2017年5月蔡總統上任1週年時,個人曾寫過一篇「蔡政府能源政策九大硬指標全部跳票」的文章,並分兩次在「無色覺醒」節目錄影解釋。本月蔡總統上任3週年,正是再度驗證九大硬指標進度的適當時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九大硬指標是指2016年選前民進黨「新能源計劃」中提出並由蔡政府照單全收,足以驗證蔡政府是否達成能源政策目標的九個數字。蔡政府能源政策有兩大目標:發展綠能(取代核電)及減少碳排,所以其硬指標也可分為綠能指標及減碳指標。

緑能硬指標有4項:1. 太陽能裝置2000萬瓩(20GW);2. 地熱發電設置20萬瓩(200MW);3. 以綠電製氫後降溫液化輸往日本;4. 再生能源提供20%電力。減碳硬指標有5項:1. 電力零成長;2. 裝置智慧電錶每年節電100億度;3. 以碳捕捉及封存(CCS)每年減碳1000萬噸;4. 煤電占比降為30%;5. 2025年減碳4000萬噸。

這9項硬指標也可依其現況分為兩類,一類目前即可斷言決無可能達成,另一類為蔡政府窮凶極惡,不惜一切代價,仍努力妄想達成者。

20190131-經濟部31日公布公投後能源政策評估結果,整體能源配比並未調整,3部核電機組也確定如期除役。左起為台電總經理鍾炳利、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經濟部長沈榮津、能源局長林全能。(尹俞歡攝)
經濟部公布公投後能源政策評估結果,整體能源配比並未調整,3部核電機組也確定如期除役。左起為台電總經理鍾炳利、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經濟部長沈榮津、能源局長林全能。(尹俞歡攝)

以下六項為目前即可斷言決無可能達成:

一、地熱發電裝置200MW

地熱發電裝置20萬瓩(200MW)是蔡政府天方夜譚政策之一。茲摘取兩則與地熱發電有關的新聞:

去年中油及台電組成的「地熱國家隊」正式在宜蘭仁澤3號地熱探勘井「開鑽」,中油表示, 此開發計畫預計2021年6月前分3期完成鑽探6口地熱探勘井,預估潛力至少有8MW。

二年前台電為了推動綠島低碳再生能源發電,看中了綠島海底溫泉有2千瓩(2MW)地熱發電資源,進行「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開挖兩口溫泉井。原本預計今年底可以裝設一部2百瓩小型發電機組,上個月傳出這個試驗受阻,海底溫泉熱能不到120度的發電標準,無法發電。

蔡政府目標是裝置200MW地熱電廠,目前只有些容量極小,聊勝於無的示範機組,「地熱國家隊」的目標是在2021年完成8MW的「勘井」,是否會發生台電在綠島勘井發現溫度不足,無法發電的事件重演,誰也不敢說。就算成功也只有8MW。200MW目標,只能當笑話看。

2. 以綠電製氫後降溫液化輸往日本

國外推動氫能的主要原因在於希望以氫氣車(以氫為燃料)取代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以減碳。但蔡政府的大計是將台灣建設成為「氫燃料輸出國」,規劃以太陽能電解製氫外銷日本。自然界沒有氫礦,氫氣是種工業產品。國外多以化學方法製氫,電解製氫成本太高,很少人採用。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國外以價格低廉的煤電電解製氫都無法與化學製氫競爭,今日蔡政府規劃以發電成本高於煤電3倍的太陽能電力電解製氫,之後還要花大成本將其降溫至-253°C製成液態氫輸日,對成本毫無基本概念。目前以綠電製氫連影子都沒有,此項指標確定跳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