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今(1)日召開「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說明記者會,宣布演習將於7月15日至18日採「分區異時」方式,在全台各縣市依序實施,由各地方政府各選3個鄉(鎮、市、區)驗證民眾實際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重點將放在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機關機構等類型場域。然而今消息一出,網路上即傳出「今年的防空演習特別長,1點半到3點,不是往常的半個小時,留意行程喔!」等圖片及訊息,台灣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對此發布調查報告。
今年漢光41號演習首度結合「2025城鎮韌性演習」,在國防部召開說明會後,網路傳出「今年防空演習特別長」的訊息。MyGoPen指出,以關鍵字搜索,網傳圖片與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今日發布的「2025 防空演習期程規劃」內容相似,根據《中央社》、《中時新聞網》報導,內政部依據《防空演習實施辦法》,今年採「有預警、分區異時」方式辦理全國性防空演習,首度整合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統稱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MyGoPen說明,根據國防部新聞稿,各縣市於演習當日13時30分至14時(東部及外離島於10時至10時30分)實施警報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防空警報解除後,接續由地方政府及參演之民防團隊實施救濟站、急救站及災害救援等演練。其中,演習時間設定為1.5個小時,防空警報時間為30分鐘,期間內包括政府機關、公司、部隊、廠(場)站、學校、民眾及團體皆為管制對象;等到防空警報解除,後續1小時為各地方政府及民防團體的演練,此時並不會實施管制。
MyGoPen指出,行政院發布的《2025 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訓令》也有明定演習方式,各地區演習當日13時30分至14時實施30分鐘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交通及其他必要管制;後續於14時至15時(外離島10時30分至11時30分)實施1小時的實作演練。調查報告總結,7月15日至18日台灣各地區實施的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警報時間為半小時(13時30分至14時),並非一個半小時,網傳訊息容易造成民眾誤解。
另外,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全動署)也說明,如賣場等處,當日演習時營業活動會暫時停止,民眾無法繼續在室內用餐、購物,賣場員工將引導就近避難。且由於防空警報還涉及桃園機場的公共運輸場域,全動署表示,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是希望擴大全民參與,但將生活作息降低到最小影響程度,在機場候機的旅客不受演習管制,但下機的旅客需要配合,因機場範圍非常大,屆時會有民防團隊及機場員工協助引導避難。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