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冒險了?

2016-04-13 15:47

? 人氣

人都愛聽故事。愛聽故事是我們的天性(相較聽「教訓」的話)。從遠古時代開始,許多寶貴的生活經驗與道理,就是透過故事被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大人喜歡故事,透過電影與小說,我們可以滿足自己聽故事的癮。利用第一人稱的主角視野,到一個不存在的時空,體驗一場前所未有的冒險。或者,跟著旁白一起從旁觀看,猜猜在那時刻、那地方,那群人會發生什麼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孩童也不例外,即使是尚未有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的小嬰兒,在聽到父母口中說著什麼時,都會用他們最天生的表達工具:身體與表情,告訴著父母,「我在聽」、「我在注意你」、「我還要」!

再長大一點,故事對小朋友的吸引力不減反增。特別是那些多數大人覺得「現實不可能發生」的有趣故事。正是那些現實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幻想,可以呼應小朋友內心世界的天馬行空,滿足他們冒險與探索的好奇心。從另一種角度來說,父母與孩子一起聽故事的過程,看看孩子對故事的反應,更可作為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瞭解孩子想法很好的媒材。

此外,在親子教養上,故事更可以協助爸媽傳達一些重要的,有時卻難以呈現的觀念。對小朋友來說,清楚表達自己遇到的困難、說明自己的困擾、挖掘自己當下的情緒,這些都不是簡單的事。但透過故事主人翁的體驗、述說,呈現在另一個架空的時空中,這些故事隱隱約約與孩子的親身經驗相互呼應,卻又保有一點可被觀看的距離。在這樣的安排下,孩子更有機會透過故事知道,原來這樣這樣之後,就會怎樣怎樣,而怎樣怎樣原來是很正常的。

舉例來說:小花貓犯錯之後,有了自責的感覺。母花貓因為小花貓犯錯,有了生氣的情緒。小花貓知道媽媽生氣了,決定道歉,於是兩個人和解,展開一段彌補過錯的行動。沒錯,就是這麼「單純」的劇情,卻可以在孩子心中種下一些好的種子,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犯錯乃人之常情,犯錯後自責的情緒更是很自然且必要的。但當被問到:「如何處理自責這樣的情緒?」、「如何教孩子犯錯後該怎麼辦?」繪本就是很好的老師了。透過單純、直接的劇情發展,搭配故事主人翁的「示範」,孩子可以在有趣、好玩的狀態下,內化這些故事的情節。因此,若謹慎挑選故事題材,搭配孩童的各發展階段的特性,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更可透過故事來教導孩子學習人生中的寶貴知識。

相較於3C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繪本」這類書籍,更適合作為孩童初次接觸故事的媒介。在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品質優良、題材有趣且得宜的好繪本可供大眾選擇。在特定事件發生後,父母或老師可挑選相似議題的繪本(如:搭配地震時事、寵物去世、和同學吵架等題材),來陪伴孩子理解這類事件,同時理解孩童內心的想法,一邊紓緩小朋友的情緒。

從升學主義、考試至上背景成長的父母,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對「閱讀」、「書本」感到興趣。但不妨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機會,利用繪本作為親子共讀的起點。下次不知道該跟孩子玩什麼時,除了帶孩子出門跑跑步、公園野餐、扮家家酒之外,挑本好玩的繪本,念給孩子聽吧!念故事時,試著用表情豐富的語調,陪孩子一起體驗不同的人生,走進每本書打造的夢幻世界。不用出門,利用故事,就能展開一場屬於親子之間的安全冒險。

你們,今天冒險了嗎?

P.S.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繪本嗎?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陳書梅老師針對七大主題的兒童發展狀況,挑選了一些適合的繪本,整理於,可供父母參考。

作者|蘇益賢
政大心理所碩士。現職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情境行為科學協會會員。專長:青少年與成人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心理相關工作坊設計、腦與神經科學在身心健康促進的應用、第三波行為療法整合。經營有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臉書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