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青山依舊在,不見客家林沖朱阿來

2017-10-12 05:5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不瞭解演唱者背景、流派,不知他們是哪裡人?也從來不曾想過他們是客家人?還是福佬人?更不知道朱阿來是離宜蘭有一段距離的新竹人。唱片公司可能弄混,但朱阿來與《林沖上梁山》這個劇碼我是不會記錯的。幾十年下來《林沖上梁山》的〈西皮仔〉(西皮原板)餘音裊裊,常在我腦海縈繞。

前幾年突然興起重溫朱阿來《林沖上梁山》的心願,但遍尋不獲,雖然google可查詢若干跟朱阿來(1920-2008)有關的資訊,知道他是新竹縣關西鎮茅子埔石岡子人,本名朱文卿,因三十幾歲時灌錄唱片,唱片封面上註記別名「朱文來」、「朱阿來」,大家多稱呼別名,本名反倒少為人知。打頭手鼓兼唱曲的羅六成則是朱阿來師父輩,生於1904年,新竹縣芎林鄉石碧(壁)潭人,後遷居至竹東老街,據說他給羅家做兒子,因而改姓羅;又說他本名官羅成,一般人稱他為官成。現存他錄製的有聲出版作品都具名「羅六成」。

昔日朱阿來、羅六成以及其他藝人(如戴阿彩等)灌錄的唱片如今不難找到,在鈴鈴唱片或其他資料數位化的客家戲曲,都可以聆聽他們動人的前後場演唱,唯獨朱阿來的《林沖上梁山》找了很久,也問過很多藝人、專家、學者,沒有人知道「林沖上梁山」這齣戲,登錄的北管劇目也都未見。倒是排名僅次於宋江的另一個水滸人物──盧俊義上梁山《玉麒麟》容易聽到。

鈴鈴唱片。(新北市客家數位館官網)
鈴鈴唱片。(新北市客家數位館官網)

從年少時被迫聆聽的客家北管,深深體會台灣移民史上何以少有族群命名的劇種,至多只能反映族群與劇種之關係,例如南管泉州人占多數。戲劇史上在山歌、採茶之外,幾乎未曾出現「客家戲」或「客家大戲」這個名詞,與客家人有關的戲劇文獻中的三腳採茶戲、改良戲多出現於日治以後,但並不代表日治之前客家人沒有自己的戲。

客家人居多的歌仔戲班到福佬地區能用福佬話唱,在客家地區用客家話表演,但不能說一種叫歌仔戲,屬於福佬人的/另一種叫客家戲,屬於客家人的。我特別欣賞客家藝人面對強勢的福佬文化,選擇積極適應的態度,台灣戲劇史上客家人創作出超越時空、超越族群的戲曲經典,從歌仔戲、北管亂彈到京劇,客家人扮演重要腳色,他們作品的「客家性」不在表象,而在精神的底蘊。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