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也不想生小孩!《經濟學人》示警:大撒幣已經沒效,富國都在搶救生育率

2024-05-23 14:10

? 人氣

富裕國家許多年輕人選擇不生小孩造成少子化問題加劇(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富裕國家許多年輕人選擇不生小孩造成少子化問題加劇(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三十年前,南韓女性的平均生育率為1.7,較1970年代的4.5大幅下降。然而,這一趨勢愈演愈烈。現今正進入生育期的南韓女性,平均一生只生育0.7個孩子。自2006年以來,南韓政府為了能挽回一些「減少」的出生人口,在各種激勵生育措施,包括育兒家庭減稅、婦嬰護理甚至是政府贊助的約會活動等,投入了2700億美元(約新台幣8.7兆元),相當於每年GDP的1%。

不僅南韓,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歐洲生育率僅1.46,美國已低於1.6,只有以色列生育率達3.1,避免走向人口萎縮。在歐盟最後一次公布數據的2021年,法國是歐盟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法國平均每名女性生1.84個孩子。但法國2023年出生人數創下二戰結束以來新低,2023年每名法國母親平均生育率降至1.68。

雖然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都合法,但需要一筆可觀的費用(圖/ Neal E. Johnson @Unsplash)
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圖/ Neal E. Johnson @Unsplash)

今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發起「人口重振」計畫,目標是改革育嬰假與解決不孕問題。他警告:「一個國家的強大在於其能夠有穩定成長的出生率。」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承諾,如果他重返白宮,將「為新的嬰兒潮提供育嬰獎勵」。過去實施一胎化政策的中國,現在為了鼓勵家庭生三胎,也提供從托兒服務到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激勵措施。

然而,這些政策足以拯救人口衰退危機嗎?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1日分析,如果這些政策的目標是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政府花再多錢,端出再多牛肉,恐怕都行不通。

生小孩可拿補助、休長假,等於刺激生育?

許多國家主要的激勵措施通常是以提供產假、生育補助和減稅等方式來實現,而不是根據家庭經濟狀況來分配。挪威政府提供將近一年的支薪育嬰假,同時也提供充足的托兒服務。

法國可說是歐洲最早應對低生育率危機的國家之一。在馬克宏進行「人口重振」計畫之前,法國每年已經在生育方面投入了GDP的3.5至4%,是經合組織(OECD)生育政策支出最高的國家。新手父母可申請1年育嬰假,最高可展延至3年;每月並支付400多歐元(約新台幣1萬3700元)的育兒津貼,但近年來該國出生人數仍創下新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