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慈芸專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 「蔣總統祕錄」也是譯本

2016-02-20 06:50

? 人氣

本報的譯文,由陳在俊先生執筆,力求忠實於原著,每因一字一句之推敲而數易其稿。最難得者,為蒙秦孝儀先生于百忙中不獨身督其事,抑且親正其訛。
 秦孝儀是留美的,怎麼校訂日文的翻譯?其實是政治審查的成分居多。但除了第一冊有說明譯者之外,其他冊不但封面沒有譯者名字,連版權頁都找不到。陳在俊後來是國民黨黨史委員會專員,曾發表一些與國民黨史有關的論文。

第一冊連載完出單行本,出版日期就是老蔣生日:1974年10月31日,封面上還印有「恭祝 總統八秩晉八華誕」,馬屁意味十足;第一冊還有詳細交代老蔣身體健康狀況。日文本的單行本是1975年二月才出第一本,可見中文的單行本比日文還早好幾個月,就是為了趕祝壽。只是人還在就出版「秘錄」,還叫日本人執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連載未完,老蔣1975年就走了;但傳記仍繼續連載,至1976年全文刊完。不過中文版重新編輯過,更改標題分段,也沒有日文版每一冊的獨立標題。日文版有十五冊,中文版其實只有十四冊,第十五冊是索引。像是中文版的第十一冊,內容是日文的第十二冊。
 
中譯本的第一冊,版權頁記載出版日期為1974年10月31日
 
中文版的分冊和日文版不同,中文版十一冊是日文版十二冊

政治人物的傳記,跟執筆人的立場當然有很大的關係。《產經新聞報》是親國民黨的日本報紙,動筆時傳主還在世,又有祝壽之意;中文譯本是由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翻譯出版,立場之清楚,簡直是整個1970年代造神運動的一環,所以內文當然沒有什麼公允客觀可言。以台灣人熟悉的「八百壯士」這個故事為例,日文版說上海淪陷前夕,謝晉元中校率領八百名官兵死守四行倉庫,十八歲女學生楊惠敏夜間泳渡蘇州河,獻一面國旗給謝晉元,士氣大振等等,但這個故事現在已被多人宣稱不符事實:楊惠敏((1915-1992)當時已經22歲,不只18歲;四行倉庫裡面也不是八百人,而是四百多人;而且根據當時守在四行倉庫裡的軍官上官志標的兒子上官百成說,楊惠敏也不是游泳過去的,而是從垃圾橋通道摸進去的;甚至楊惠敏也沒見到謝晉元,第二天早上升起的那面國旗也不是楊惠敏帶進去的。楊惠敏當了民族英雄沒多久,就被戴笠關了四年,戰後心灰意冷跑到台灣當老師,絕口不提往事,連她的兒子都看了電影才知道媽媽是「民族英雄」。雖不知道這故事是誰加油添醋的,但日文版本的確採用了這個「八百人、十八歲女學生、游泳獻旗」的故事,中文版本自然也照樣「翻譯」過來,1976年林青霞主演的電影「八百壯士」也隨即上映。可見中日在造神運動上的確是合作無間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