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對象沒來由突然變冷淡,原因實在太多,難以一一列舉。也許他收到前任的訊息;也許他喜歡浪漫刺激的戀愛,實際相處卻感到有些壓力。有的人覺得工作比約會更重要;有的人同時和好幾個對象約會,且剛與其中一位開始認真交往,只是那個對象不是你;有的人享受你熱烈的情感,後來發現無法予以相同的回應;有的人兄弟住院;有的人突然買了一匹馬。
明明沒有吵架,曖昧對象為何突然變冷淡?
首先要明白的是,我們無法確定原因。本能性地想像偵探一樣找出原因,可能迅速變成危險行徑。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經常無法得知原因。追求這種無法確認的答案,因而感到沮喪,只會讓自己不快樂。
還記得上次朋友想約你出來玩,而你覺得那週事情很多、不想抽空赴約的時候嗎?你會直接跟對方說:「嘿,你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雖然一起出去玩可能很有趣,但我現在真的沒有動力。就這樣吧?」
還是:「嘿,我這週超忙的。不過等事情告一段落,我很樂意一起出去玩」我們往往無法做到完全誠實,因為這樣會很可怕、很花時間,也可能不方便或很無禮,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期待一個幾乎不認識的人會完全坦白呢?(即使我們和他睡過,而且喜歡過他)
儘管如此,有人突然疏遠時,我們自然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事,讓對方失望離開。習慣把問題歸咎於我們自己,原因在於喜歡上某個人之後,常常會有的危險本能:太早把對方看得太重要。
人在感覺自己突然間變得太重要時,通常會退縮離去。沒有人希望還沒證明自己的價值,就成為別人最優先的考量。
想像一下,你剛去參加面試,就被告知:「想不想擔任我們的執行長?明天就開始怎麼樣?」這種情況或許在某些公司偶爾會發生一兩次,但一般來說,若要爭取最高職位─約會不正是尋找最適人選的過程嗎?─你會預期要參加多次面試。
從這方面來看,約會真的很像做生意:不能輕易讓出位置,只能靠自己努力爭取。因此,當事情進展得太快,我們自然會想:「為什麼是我?他還不了解我,我也沒做什麼,我怎麼會這麼有價值?是不是他有問題?難道他沒有其他選擇嗎?」
這種情況在新戀情中是致命的雙重打擊;你的價值會隨著熱情上升而驟降。發生這種情況時,幾天前看似完美的人突然從你的訊息列中消失,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對待這種本能,避免自己對於某個角色的期望,過早轉移到可能有一天會填補這個角色的新對象身上。
不幸的是,這個階段還可能出現另一種不利的本能衝動:我們感覺到一段新關係逐漸疏遠時,會選擇積極行動。突然間,這段戀情變得如此重要,足以我們動員所有資源來挽留。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像鬥牛犬般的本能,或許在工作犯錯時很有用,可以向上司表明我們願意付出一切來彌補過失,但在約會初期卻不太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