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姮燕觀點:勞動部端出高價自費鐘點外籍看護,讓照護淪為豪奢品?

2025-04-12 06:40

? 人氣

立法院表決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除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請外籍看護。(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立法院表決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除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請外籍看護。(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勞動部推出的「鐘點看護移工(亦稱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針對緊急、臨時與短期的照護需求,提出以每小時250元台幣計費、最高每日3,500元,提供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含10小時休息)的四種選項(參表一)。原定三月份執行,但清明假期前仍未見申請細節。被勞動部委託負責擔任計畫案輔導的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日前在回答電話諮詢時表示,還在等勞發署統一說明,基本上是讓有需求的家庭用手機線上申請,但也可撥打1955專線協助通報個案進行媒合,「自費」聘僱外籍看護。這項政策原意在對應照護缺口,卻因高昂費用、政府拉抬照護支出、以及對本地勞工的不公競爭,引發更多的擔憂。勞動部急著端出牛肉一一鐘點看護,卻在緊急照護的人力規劃與制度設計上,顯露行政怠惰與短視,同時模糊「社福」與「營利」的界線,拉高照護價格淪為圖利外籍看護與相關機構的工具,更讓照護資源成為豪奢品。在勞動部揮著行政權的大旗,罔顧人民對具有立法權的民意代表訴諸民意時,因著有穩定照護人力需求的重症失能家庭,無奈地對推行高價鐘點看護工的行政單位提出卑微的請求:許我們負擔得起的照護人力支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高昂費用的隱憂

首先,這項全部自費的政策,費用結構令人咋舌,分北、中、南、東等四個地區,以每小時200-250元,最多24小時服務每日2600-3500元計。若遇到原外籍看護逃逸而無法聘僱新看護時的一個月以上空窗期,一個月下來超過8萬元,對多數台灣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負擔。相較之下,傳統全職外籍看護每月費用約2萬至3萬元,差距顯而易見。勞動部此舉不僅將照護成本高價轉嫁給民眾,更形同政府帶頭拉抬照護支出,無視許多家庭根本無力負擔。對於臨時或緊急需求者,這可能是短期救急的無奈選擇,但長期看來,這種「高價自費」模式恐將加劇照護資源分配的不平等,讓弱勢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

模糊「社福」與「營利」的界線

看護工來台工作,有兩種合法的管道:一是透過具巴氏量表或其他聘僱看護資格的重症家庭聘僱,屬「社福移工」,以被照顧者福祉為核心,採「多對一」模式;二是由安養機構聘用的「產業移工」,屬營利性質,適用勞基法,採「一對多」模式。新推出的「鐘點看護移工」,卻模糊了這條界線,不僅適用勞基法,並開了大門讓家庭看護工被六家承辦單位轉去作為營利用的照護產業移工。表面上,這是滿足緊急需求的社福措施,但實際運作卻由機構聘僱後外派至家庭,跟被照護者收取高額費用,十足營利行為。這種設計不僅違背社福初衷,更讓看護市場淪為機構牟利的工具。勞動部特例開放的營利用鐘點外籍看護,卻還自評「沒比市場價格高」,但問題是,跟市價一樣貴卻由政府補助的自費外籍看護,又急又窮的重症失能者,仍舊聘不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姮燕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