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設廠是人才外移、掏空台灣,還是分散風險布局全球?曲建仲完整解析

2022-12-06 07:50

? 人氣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不只是國外客戶想要分散風險,同時也是台積電自己在分散風險。(余志偉攝)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不只是國外客戶想要分散風險,同時也是台積電自己在分散風險。(余志偉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董事長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暨經濟領袖會議(AELM)後接受媒體訪談證實,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5奈米新廠,只是第一階段,目前在台灣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未來也會到美國新廠生產,將是第二階段[1]。這個和我今年初的預期完全吻合:台積電所有最先進的製程在台灣量產之後都會搬到美國。我們可以再大膽預測一下,未來先進封裝也會過去,不然晶片在美國生產後送回台灣封裝嗎?想想也有點不合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不只設廠,還有媒體直擊台積電在11月初首度包機把近300名員工送往美國,預計初期每兩週一班,繼續將1000多名台積電員工及家屬送至美國[2]。接下來就有許多媒體提出台積電去美國投資面臨人才困境,所以只能從台灣搬人才,隨著一批批人才去美國,會形成「慢性失血」的狀況,台灣真的正在國際的競爭過程當中快速流失人才?未來半導體供應鏈是不是會「去台化」?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因應呢?

(延伸閱讀:來去鳳凰城》半導體史上最大人才遷移、一班載走上百位工程師!台積電美國廠職缺超搶手

美國晶片法案補助520億美元杯水車薪

2022年8月美國簽署晶片與科技法案,針對單一產業高額補貼,正式啟動在美國建立完整半導體供應鏈的計畫,共計撥款520億美元,讓晶圓大廠落腳美國,帶來先進製程美國本土製造,包括半導體製造激勵計畫、商業研發和勞動力發展計畫、美國勞動力和教育基金、國防部國防基金、國際技術安全和創新基金等,申請的半導體廠商將包括Intel、Micron、Qualcomm、Global Foundries、Samsung、SK Hynix、台積電、環球晶等公司[3]。

美國晶片法案補助520億美元,其中只有290億美元補助半導體建廠,乍看之下金額很大,實際上是杯水車薪,現在先進製程建造一座晶圓廠的資本支出,14奈米要100億美元,7奈米要125億美元,5奈米更高達160億美元,而290億美元大概只能建造2座晶圓廠,由此可見先進製程比的不只是技術更是財力,因此這個補助法案只是吸引廠商去美國設廠,而大部分的資金還是要廠商自己想辦法,但是每案補助30億美元,接近1000億台幣,其實不無小補,可以降低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讓更多廠商願意在美國生產製造,這個就是美國政府盤算。

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資料來源:電子時報[4]

那麼台積電該不該去美國呢?當然應該去,白花花的1000億台幣為什麼不拿?台積電不去三星也會去,美國政府提供土地和資源,協助台積電去美國開彊闢土,就近服務美國客戶,同時可以把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帶進美國,爭取更多的客戶,不只美國應該去,媒體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正大力推動台積電在德國設廠[5],未來如果歐洲提供同樣的補助,台積電也應該去,這將會增加台灣對全球的影響力。

台版晶片法案 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更有競爭力

問題是廠商去歐美設廠,又拿了歐美政府的補助,生產的晶片價格就會接近台灣,當然有可能搶走台灣的訂單,為了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政府研擬出相關的半導體策略,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產業創新條例10之2條的修訂,主要是針對前瞻研發投資抵免,可以抵免營所稅25%;先進製程設備投資抵免,當年度設備支出抵免營所稅5%,而且購置設備金額無上限[6]。

全世界都針對半導體產業提出補助,像是美國、日本、南韓等都大力資助,台灣為了留住先進製程優勢也要提出相應的做法,而且台灣資源有限,應該集中資源補助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的設備、材料、特用化學品,目前這些大部分都是進口,一定要在本土生產才能持續提升競爭力。

有網友問我:台灣沒有被制裁的風險,我們可以自由進口各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為什麼要推動設備和材料本土化?大家想想台積電用國外的設備和材料生產晶片,如果重要的設備和材料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價值在哪裡?更何況進口先進設備與材料價格高,如果台積電付這個錢,晶片就會比較貴,要如何與英特爾及三星競爭?因此補助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自主研發技術升級是必走的路。

半導體去台化不是可能性低,而是現在進行式!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相關的供應鏈一定也會過去,半導體去台化不是「可能性低」,而是「現在進行式」,但是要留意,這裡的「去台化」是客戶的產品「不在台灣本土生產」,還是客戶的產品「不由台灣廠商生產」?我們要努力做到的是客戶的產品「由台灣廠商生產」,只要把客戶留在我們手中,即使是在美國、歐洲生產,仍然可以創造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是讓台灣企業全球化的好機會。

自從今年8月台灣四周軍演戰雲密布,全球各大客戶高層必然都討論過應對策略,如果有一天忽然高通、蘋果、輝達晶片斷貨怎麼辦?把全部的晶片交給台灣本土代工生產是不是安全?因此「分散供應鏈生產基地」必然成為可能的選項之一,當客戶向台積電要求解決方案,台積電能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如果客戶更換不同的晶圓代工廠,例如由台積電更換到三星或英特爾,部分積體電路設計圖必須修改,延誤至少3到6個月,大部分的客戶也不會想任意更換供應商,再加上台積電的高良率與客戶建立的信任關係,是台積電最大的優勢,因此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不只是國外客戶想要分散風險,同時也是台積電自己在分散風險,在台灣生產晶片價格低風險高,在美國生產晶片價格高風險低,讓客戶自己選擇。

台積電美國廠生產晶片價格高,但是不必擔心沒有客戶,至少美國國防部會是第一個客戶,把軍用晶片放在美國本土生產他們更放心,媒體報導蘋果準備向亞利桑那州正在興建的晶圓廠下單,應該就是長期合作夥伴台積電,此舉代表蘋果跨出降低半導體依賴亞洲生產的重要一步,不僅如此,蘋果將供應鏈分散至全球的企圖心明顯,有意提升歐洲購買晶片的比重[7]。

(延伸閱讀:台積電用一流人才做二流工作?專家:多虧這些高手,才能超越英特爾!

半導體產業是帶動學術研發轉型升級最好的案例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那麼這樣會不會減少台灣人才的就業機會,這個是有可能的,會與不會,不在於多少台灣員工去美國,而是取決於台灣本土人才的競爭力,為什麼台積電要把台灣人才送到美國才能確保先進製程順利量產,主要是因為台灣員工在先進製程上有很好的經驗,另外就是我們吃苦耐勞使命必達,有人認為那是我們命苦,而我認為這個就是台灣人才的競爭力,重點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不是訓練了有競爭力的人才?如果是,那就勇敢的走出去不怕和國外人才競爭,這不是讓台灣人才流失,而是讓台灣人才國際化。我完全同意台積電劉董事長的說法:台灣的人才就怕他不出去,在台灣太舒服了。台灣年輕人不敢出去,這才是台灣的問題[8]。

我有許多學長姐在台灣的各大學與研究機構,在我和他們談話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正在進行的研究,都是圍繞著先進製程,這裡面包括設備、材料、特用化學品,而且這些研究是全世界沒有其他學者或廠商做出來的,意思是我們的研究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領域已經從原本進口國外的設備和材料生產,升級到太先進根本沒有設備和材料可買,必須自己動手研發,這就是產業帶動學術研發轉型升級最好的案例。

台積電美國設廠或許會降低毛利 卻會提高企業價值與本益比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由於成本變高必然晶片價格也變高,而美國晶片法案補助就是用來彌補這個價差,讓美國生產的晶片價格接近台灣生產的價格,才能搶走台灣生產晶片的客戶訂單,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因此我們也要推出台版晶片法案,補助台灣廠商來讓產品價格更有優勢,保持對美國生產晶片的競爭力,這是台版晶片法案最大的意義,台灣資源有限,集中資源針對半導體產業是正確的方向。

台積電是晶圓代工的「龍頭」,是台灣市值最大的公司,但是仍然不算「世界級」的企業,台積電創辦人張董事長接受專訪時曾說:我們還在努力中,我們有進步,但我們還在努力中[9]。而這一次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正是讓台積電轉型為「世界級」企業的大好機會,同時帶領相關半導體供應鏈登陸歐美,順利打入全球各大晶圓廠,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國際化的機會。

台灣未來半導體產業是否持續成長 關鍵在「兩岸和平」不在「矽盾」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很有競爭力,全球都依賴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協作,但是這並不能確保戰爭不會在此區域爆發,因此「矽」從來就不會成「盾」,從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就可以看出,美國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利益,台灣未來半導體產業是否持續成長關鍵在「兩岸和平」,而這個必須靠我們自己努力。只要未來兩岸沒有衝突,大家就會慢慢淡忘今年8月台灣四周軍演戰雲密布的事,訂單就會穩定的留在台灣,畢竟在商言商,成本還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大家想想股神巴菲特、橋水、貝萊德抄底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看上的是什麼[10]?當然是台積電的本益比低、競爭力強、銷售成長、管理能力、獲利能力、技術先進,但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其實是台積電到美國設廠轉型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沒有一家世界級的企業會故步自封把自己限縮在一個小地方還說這個叫「根留台灣」,從世界級投資大師的行動,大家看出結論了嗎?

(延伸閱讀:巴菲特買進台積電,給台灣散戶的啟示:好公司出現合理價,就該大膽出手


資料來源

[1]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782700

[2]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indep/6009156

[3] https://www.seftb.org/cp-4-1749-07cd7-1.html

[4] https://www.digitimes.com.tw/col/article.asp?id=2815

[5]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9283-tsmc-germany-semiconductor

[6]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211210015/

[7]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116001833-260410?chdtv

[8]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6094

[9]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5880

[10]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84070


作者介紹|曲建仲

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