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家」生意越來越好?高層拿出實際數據,靠這一招牢牢抓緊台灣人的心!

2017-08-17 15:26

? 人氣

零售市場這麼競爭,求成長有什麼解方?全家便利商店的答案是:超市化。繼六年前啟動過一波大規模新店型改造後,全家今年看準趨勢變化,再次啟動改革,要往超市化的型態發展。

面對飽和且高度競爭的超商戰場,全家便利商店追求成長的其中一個答案叫做「超市化」。繼六年前大規模推出新型態店之後,今年全家再次啟動另一波大規模改革,目前已經完成全台灣600家全家門市的「超市化」,並計畫未來50坪以上的新開店也都將會以超市化的形象現身,還預計要在明年突破一千家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搶攻小家庭「食」的商機

所謂超市化,改革內涵其實就是搶攻小家庭「食」的商機。實際走進超市型全家門市,可以看到有一整排鮮食區、蔬果區、冷凍食品區,還有許多加熱可食的半成品食材、料理包,和小包裝的米、油、鹽等等,真的就像是一個小型超市。

但有別於超市、賣場大多是大份量包裝,全家則刻意推出兩到三人一餐所需份量的小規格包裝產品,鎖定低頻次自煮的小家庭。

不要小看小規格包裝的威力。全家E-Retail電子商務副部長黃士杰表示,今年碰上閏六月,傳統習俗女兒會準備豬腳麵線為父母添壽。而他們就把原本只在過年期間熱銷的四到六人份豬腳年菜,改成兩人份包裝,再加上麵線一起做銷售,短短一個月就賣出超過三千份,出乎他們的預料。

而全家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指出,台灣家庭人口數在三人以下的戶數占比已經高達七成,加上因為網路發達,有各種教學示範影片、文章,讓許多過去不在家煮飯的人也開始願意嘗試做一些簡單料理。

同時還有冷凍料理的技術進化,也讓冷凍食品逐漸擺脫「不好吃」的負面印象。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台灣每年冷凍食品市場都以近10%速度在成長,截至去年產值已經達到237億元,而這都是全家決定要往超市型態發展的原因。

而與其說全家這麼做是在跟超市搶生意,倒不如說全家是在鞏固既有客群。黃君毅表示,今天全家提供冷凍鮮食等產品確實可能會減少消費者上超市的機會,但反過來說,如果消費者去超市購物,也可能會一併消費原本可能在超商採購的東西。

(圖/侯俊偉攝影,數位時代提供)
全家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相信超市化店型在未來會是相對更有競爭力的。(圖/侯俊偉攝影,數位時代提供)

善用鮮食開發優勢,還有電商助攻

當然,超商就算再大,商品種類也不可能有超市來得完整,以目前全家的超市店型來說,冷凍、鮮食還有相關的加工商品種類約僅350項。但黃君毅認為超商還是有超商的優勢存在。除了門市據點較多、採購較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超商還有鮮食商品的開發能力,可以創造出商品差異化,而且這個能力還可以進一步衍伸到冷凍食品市場。黃君毅相信這是全家做得到,但超市做不到的。

此外,全家往超市化發展還有另一項武器是「全家行動購」這個電商平台,以及超過三百萬名會員。雖然實體門市展示空間有限,但透過線上、線下的數據分析,全家可以精選出即時最熱賣的商品在門市陳列,將空間效益最大化;同時也可以將電商平台化身雲端冰箱,補線下商品陳列品項的不足。

實際上全家從今年第二季開始測試,發現超市型態確實可以帶動單店業績成長5%-6%,當然,因為目前不是所有店都已經改裝成超市店型,所以如果就整體業績來看,對全家營收的助益約是2%,若以去年營收估算,則大約是12億元。

雖然這個數字相比於全家全年營收還相當小,但其實不只在台灣,包括中國、美國、日本等市場的電商、超商業者也都已經開始關注「超市」商機,還有各種數據也顯示趨勢在往這方面發展。黃君毅相信,未來超市化店型絕對會是相對更有競爭力的。

(圖/侯俊偉攝影,數位時代提供)
全家的新店型設計宛如一個小型超市,可以採購多種鮮食、蔬果和冷凍食品等等。(圖/侯俊偉攝影,數位時代提供)

文/何佩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出擊是最好的防守,全家啟動新一波門市改造,搶食超市大餅)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