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延長之後,要面對的是什麼?─《如何老去》選摘(5)

2017-08-30 05:10

? 人氣

因為醫療手段的發展、文化中普遍推崇的身體觀,在對外觀的追求、相對旺盛的精力與背後不可避免的衰退的夾縫之間,一種展示為先的文化會越來越盛行。但我們,總有一些獨自的或是清冷的瞬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一邊努力維持著自己的外形,一邊頂著越來越多疾病的帽子。五十年前一個人可能只有一兩種疾病,但在我們的人生後半段,一人身上五─十種也許是常態。我們如何看待「疾病」這個標籤,「病人」這個身分?如何排出優先順序,管理自己的身體?又該如何去找醫生治療?要治療到什麼程度?需要去鍛鍊一些新技能。比如,頂著六─八種疾病的帽子,像五百年前的人們那樣,繼續自認「健康」地生活。而不是,坐等一些和醫療有關的控制力量定義我們的健康與否。鑒別哪些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可以共處的,哪些是作為人的缺陷、人的共性,可能就會具有的。

(比如:你是不是偶爾覺得倦怠、心情不好或凡事提不起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是不是很害羞?)

還有一些獨自的或是清冷的瞬間。我們需要重新看待自己的價值。老人的價值,跟隨世界而變化。我們將如何在社會種種年齡層次之中自處?

與他人共處時,如何獲得或展現老年存在的某種價值—從外形,到真正的文明的價值,到處於社會關係中的價值,後代看待的價值?它會面臨一些並非「小小的」尷尬。

南韓三星電子的智慧型手機王圃面臨考驗(AP)
因為電腦、手機等媒介導致的傳播方式,使得老年曾經舉足輕重的知識、經驗及「時間見證人」的價值越來越小。(資料照,AP)

之前由電視主導、後來讓位給電腦、進而讓位給手機的「圖像世界、展示文化」,通過網路連接放大,人們越來越崇尚「展示」,所見即事實。因為電腦、手機等媒介導致的傳播方式,使得老年曾經舉足輕重的知識、經驗及「時間見證人」的價值越來越小。

今天的資訊,以何種形式編碼?今天的智慧,以何種形式編碼?現在的形式是跨界整合、深度學習,再不是基於某種經驗的並不可靠的概念提取。再說,概念需要語言表達,現在是圖像世界。

因為世界日新月異、網路將資訊變得公開加扁平,擁抱越多所得越多,智慧傳播媒介將一切曾經非親聆老人口述不得的「奧秘」和「秘密」公開,年輕人將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方法,甚至反過來教導老人。知識、經驗、智慧的獲取方式在變,年老者的價值一日日貶低。曾經的「時間的老夥伴」身分,將不再被需要。

長壽帶來希望,現代化同時也改變著長壽這一路的風景。一方面,外觀不可阻止地衰落,另一面,文明價值不可阻擋地貶值,老年人開始傾向於成為非老年,傾向於模糊老年,努力向「更廣闊的中年」傾斜。他們會在自我認知上形成否定,甚至近乎媚俗地向那個叫做中年的概念靠攏,並一廂情願地勵志。同時,回首一望,腳下又缺少足夠的「載體」支撐。這些載體是指:代表「家庭緣」的家族關係、家庭結構,它其實日趨縮小,代表「職業源」的事業平台,它其實更需要人們能隨時更新技能和思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