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延長之後,要面對的是什麼?─《如何老去》選摘(5)

2017-08-30 05:10

? 人氣

進而,在某種深藏的焦慮驅使之下,人們過度地相信美容、醫療、抗衰老技術,以展示絕對正確的「強壯、潔淨、繁殖的」身體觀。人們會在與此有關的帳目上,過度消費、對不管是真科學還是偽科學傾向於過度輕信,同時也無法整體解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變得過早地開始焦慮,焦慮落伍,焦慮變老。在這種深藏的焦慮驅使下,我們有著仿若年輕的容貌,希望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希望融入主流話語和新鮮話語,「我的膝蓋,留給九十年後」。

唐諾有一個問題,其實不只適用於小說:「究竟是真的沒有好的老年小說,還是只因為我們一直用年輕的判準,年輕人的感受、思維和期待去讀它們,評價它們?」

想像一下,是在老年的上半場,最終形成了外形展示、身體觀、老年價值的跌落,這三者之間產生的張力。「生物學的老人」努力維持外形,與幾種疾病共處,擠入中年。

如此,產生落差更大的「老年的下半場」。

生命線的延長,無論是有品質的延長,還是先進醫療手段導致的被動的生存時日延長,我們「老年的下半場」會難逃宿命。一個被花樣越來越多的「疾病製造」圍繞、先進醫療手段維持生存、嚴重依賴社會養老配套的老年下半場。只是,一些要求更高的問題,比如生存品質、生存尊嚴、自主獨立的問題……尚無答案。對失去個人獨立性的恐懼感,對自身越來越依賴他人的焦慮,將會困擾老年的下半場。日趨流行的個體獨立文化,努力留住年輕的老年上半場,使得有一天當我們無法自理時,屈辱感便會產生。

我們還需要更多地去理解已被醫學化的「老、病、死」。所有這一切的第一步,我們需要準備面對更多疾病、藥物、治療及養生的知識理解方式。不是簡單如父輩,只是面對電視,聆聽一場又一場的支離破碎的健康養生堂之類的知識灌輸。

「第一流智慧的考驗,就是有能力同時在心中持有兩種相衝突的觀點,並且仍然能夠保有發揮作用的能力。」但在自己能活多久這個問題面前,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頭腦簡單的。對烏托邦式科學的夢想,包治百病的萬靈藥,是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一個念頭。在太陽的照耀之下,我們夢想著永不老去的身體和烏托邦式的經濟,傾心於相信從字面看來必將破滅的時尚。我們將精神的、解剖的和經濟的建議混合在一起,將智慧文獻和醫學文獻混合在一起。

是的,不論君王,或是惡人,所有以自己的方式熱愛生活的人,都希望能夠長生不老。

不妨就從這裡起步。

*作者為醫學博士,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醫學系,畢業後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三年。後回國,任職跨國製藥公司多年。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如何老去:長壽的想像、隱情及智慧》(印刻文學),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