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中樓就是賺到了嗎?資深結構技師一席話,打醒那些貪小便宜的人啊

2016-07-03 07:30

? 人氣

十幾年前,有一種特別的房型設計,幾乎席捲整個房屋市場,翻開報紙房市廣告,不是「挑高四米二」、「挑高四米五」,就是「氣派樓中樓」、 「絕版樓中樓」等,把房屋樓層挑高變成樓中樓或夾層屋,儼然是當時房市寵兒。直到後來,隨著法令限制,挑高、樓中樓變成大違建,這類建築才不再熱門。可是,在二手屋市場中,不少消費者仍然情有獨鍾,對「樓中樓」趨之若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樓中樓這麼搶手?顧名思義,「樓中樓」便是指樓中有樓的意思,原本該蓋為兩層樓的空間,抽掉中間的樓地板,挑空加高,讓室內空間看起來又高又寬敞,氣派十足,彷彿住在宮殿一般。等到住戶入住,還可請人隔成「夾層屋」,平白多出幾間房,擴大居住空間。「大碗又滿盈」,難怪此類房子曾如此大賣。

殊不知,這種「蓋高尚」的創意設計,危險性之高,超乎你所能想像! 平時或許看不出有什麼壞影響,只要大地震一來,那可慘了──街道上一排房子中,如果有一棟是美輪美奐的樓中樓或夾層屋,一定會從這裡開始先垮掉,結構體質相當軟弱。

因為樓中樓做了許多「挑空」設計,也許一樓有梁、二樓有梁,到了三樓就挑空,變成夾層;四樓也是相同,五、六樓又有梁,整棟建築物的中央變成大軟層,地震一來,會產生應力集中現象,抗震力量軟弱,自然難逃倒塌的命運。即使買來後再做加梁的改建補救,也彌補不回來,這是先天設計品質上的缺陷啊!

這種設計缺失,在原始結構即設計成整棟皆樓中樓的建築物上,表現最為明顯。另外有一種「後天」型的樓中樓──原本建物不是做樓中樓設計, 但是每層樓高達四米半或四米二、三,於是建商就在中間多做一個夾層,等於是樓層內蓋違建的意思。這種「後天」加蓋出來的樓中樓,對結構安全的影響則比「先天」來得小。

不過,一般樓層高度設計約三米至三米多一點,把房子挑高成四米半,會減少很多樓地板和梁,支撐力因而減少,抗震能力當然不會太好。

尤其是一樓挑高的建築物,好比長了一雙細瘦長腳的胖子,上面載重大,而承受力最多的腳,卻是細細長長的,走起路來的模樣,你能想像嗎? 重心不穩,搖搖晃晃!

「一樓挑高」的房子非常危險,柱子加長才能挑高,但是柱子愈細長愈易彎折,地震時一受應力,整棟房子會先從哪裡損壞?答對了!正是一樓柱子。

為什麼會有樓中樓、夾層屋?

說穿了,挑空、夾層、樓中樓等設計,全部都是建設公司鑽法律漏洞下的產物。

在台灣設計房屋,最起碼要受到建築法規的三種限制:建蔽率、容積率、及樓層高度。假如一塊建地有二百坪,蓋好之後,規定每層樓地板面積 加總起來,不得超過三百坪,若每層樓蓋二十坪,就只能蓋十五層樓。建商為了要增加銷售單位與面積,就把中間幾個樓層面積縮小,然後在這裡、那 裡挑空,樓地板不見了,自然不算樓板面積,可以再多蓋幾層樓出來賣,就這樣乾坤大挪移,成就了流行一時的「樓中樓」設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