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踏實外交」怎麼翻才好?

2016-07-03 06:20

? 人氣

據媒體報導,外交部官員在立法院備詢時,面對「踏實外交」不知如何以英文翻譯。針對此事,筆者提出一些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的外交處境困難,在中共處處打壓下,外交空間的發展的確有限。也因此,在跳脫老蔣時期的「漢賊不兩立」框架後,不論是蔣經國後期的「彈性外交」(flexible diplomacy)或是李登輝時期的「務實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在英譯時都顧及了相當程度的「彈性」(flexibility)與「務實性」(pragmatism)。陳水扁總統一開始曾提出「民主外交」、「經貿外交」、「睦鄰外交」、「全民外交」、「人道外交」、「環保外交」、「度假外交」等詞,後來還提出「攻擊式外交」(diplomatic offensive)。不過似乎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正式官方名詞,其外交路線甚至還被繼任的馬英九批評為「烽火外交」(beacon diplomacy, torching diplomacy)與「支票簿外交」(checkbook diplomacy)。 

在馬英九時期,其外交幕僚們則提出了「活路外交」一詞。「活路外交」的中文名稱比較好定,但英譯則產生了不少爭論。一方面要與小蔣、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外交路線有所區隔,二來又要強調為台灣的外交「找活路」,再加上馬英九本人及其幕僚都自詡英文能力過人,要在英譯上達成共識還真不容易。

在討論過程中,幕僚們為「活路外交」提出了幾個方案:第一個是live-and-let-live diplomacy。Live-and-let-live源自英文諺語,意指「自己活;亦讓別人活」,亦即「容讓別人,別人亦容讓你」之意。第二個是open diplomacy,採其「開放」的意涵。第三個是viable approach,代表「可行」、「可活」(部分支持者更堅持要用approach取代diplomacy)。最後在實踐上,馬英九政府初期雖也曾使用flexible diplomacy一詞,但在八年任期的大部分外交場合,都採用viable diplomacy作為「活路外交」的官方翻譯,這個詞的內容也和「外交休兵」(diplomatic truce)緊密相連。

相較之下,蔡英文政府似乎不那麼急著要為其未來的外交政策訂下專有名詞及對應英譯。在蔡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她也只提到了「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以及台灣要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staunch guardian of peace)。至於「踏實外交」,很可能是蔡總統出訪時一時興起脫口而出的名詞。不過,若該詞是既定政策,在英譯上,筆者建議可將down-to-earth, sensible, sound, balanced, realistic, responsible, reasonable等字列入參考。倘依筆者拙見,蔡政府亦可參考「巧實力」(Smart Power)一詞,將「踏實外交」翻成smart diplomacy,兼顧外交的軟性與硬性特質。當然了,實際用詞還是得考慮蔡英文政府外交政策的實質內容與精神。如果真的找不出適當用詞,也不一定強要英譯,保持模糊其實也有一種特殊的政治效果與美感。

*作者為大學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