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風暴與中國經濟崛起:《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2)

2019-02-16 05:10

? 人氣

[解讀經濟]社會主義體制的瓦解對全球造成影響。在西方國家引發了對社會福利保障的削減,並在全球掀起經濟競爭;而舊社會主義國家,則在國有企業的民營化過程中引發了社會貧富差距,同時也全面轉變成大眾消費社會。民眾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這也是民粹主義(大眾主義)的政權逐漸得勢的原因。

左右搖擺的中國

西元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奪得中國政權。鄧小平為了重建因文化大革命而疲弊的經濟,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並打著「改革開放」的名號,仿效新加坡設立了「經濟特區」,邀請海外企業進駐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在西元一八九○年代以後,就一直進行打進中國市場的經濟策略。因此,當中國積極地導入外資,傾向資本主義經濟之時,對美國而言,是一個得償宿願的絕好時機。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跨國企業都爭相搶進中國市場,使中國的經濟出現驚人的成長。中國農村的廉價勞工(農民工)吸引了許多跨國企業,使中國成為全球的「轉包工廠」。

另一方面,蘇聯的瓦解導致全球社會主義勢力的消退。在柏林圍牆倒塌那年,中國爆發了「天安門事件」(西元一九八九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對訴求民主化的學生和市民施以武力鎮壓)等抗爭事件,中國共產黨全面施以武力鎮壓,堅守住共產黨的一黨獨裁。同時,中國也持續吸引海外企業進駐,並大膽引進外資投資中國。

鄧小平打著「讓一部分人可先得富裕」(「先富論」)的口號,對於伴隨著經濟成長所引起的「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採取了容許的態度。然而,中國卻無法擺脫自古以來的官尊民卑的傳統,以及舊有的封建制度,業者與政黨、國營企業和軍人之間相互勾結,賄賂的行為公然橫行。江澤民執政後,黨官員們口口聲聲呼籲要實現平等社會,卻率先把政治當成事業來經營,令自身變得富裕,諸如此類荒腔走板的現象不斷上演。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江澤民(AP)
江澤民執政後,率先把政治當成事業來經營,令自身變得富裕,荒腔走板的現象不斷上演。(資料照,AP)

西元二○○一年,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憑著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不斷增加,經濟成長可謂一帆風順。「輸出」和「國內投資」強力支撐著中國的經濟成長。不過,在西元二○○一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美國陷入了不景氣,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驟減不少。原本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每年以百分之十六到十七的幅度成長,現在已經降低到個位數而已。因此,中國的經濟開始傾向政府的建設投資。

[解讀經濟]西元二○一四年的IMF報告預測,在二○五○年,中國的GDP為七十兆美元,不超過美國的三十八兆美元的兩倍。不過,在網際網路泡沫後,中國增加了基礎建設的公共投資,在經濟結構上變成了國內投資佔百分之四十五、出口佔百分之十五,消費則佔百分之四十的不均等結構。

*作者宮崎正勝為NHK文化中心講師,著有《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圖解世界近現代史》、《餐桌上的世界史》等,本文選自《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