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需要一場產業文藝復興

2016-03-12 05:50

? 人氣

蔡英文在上任前展開「產業之旅」,陸續和生技、綠能、精密機械及半導體等重點產業交流,然而新政府端出的產業政策拼圖似乎缺少了「人文感性」這一塊。(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在上任前展開「產業之旅」,陸續和生技、綠能、精密機械及半導體等重點產業交流,然而新政府端出的產業政策拼圖似乎缺少了「人文感性」這一塊。(取自蔡英文臉書)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最近展開「產業之旅」,陸續參訪生技、綠能、精密機械、半導體等重點產業,除聽取企業對新政府的建言,並適時向產業界端出未來的政策菜單,可以發現新政府似乎已經準備好「十八套劇本」,因應未來嚴峻的經濟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從參訪過程之中亦可以看到,新政府的產業政策拼圖,似乎缺少了「人文感性」的圖塊,欠缺為台灣產業帶來浪漫與樂趣的方向,值得新政府再思量。

缺乏故事的台灣產業

台灣產業從OEMODM起家,雖然累積了豐富的研發製造能量與設計能力,但是長期下來卻養成台灣企業只注重「業主」意見與科學量化指標的達成率,充滿了工程師追求理性完美的特質,導致台灣陷入「完美卻沒有特色」的產業困境,反觀國外那些洞察人性價值與需求的企業,例如蘋果、愛馬仕等往往都能扮演利潤分配者的角色。

創造更多產業樂趣

為加速台灣產業升級的速度,新政府需要翻轉科學理性至上的產業文化,或可透過法規的修正,鼓勵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亦能支持社會弱勢、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等感性需求,充實企業的「心靈資產」,甚至運用政策的力量,鼓勵青年冒險(創業)或者打造品牌與消費者共舞,創造更多產業樂趣與故事,提升台灣整體產業的永續競爭力。

面對快速變化的產業趨勢,新政府的產業政策除注重提升產業的研發硬實力,更需要提出台灣版的產業文藝復興戰略,帶領台灣產業從「台灣製造」邁向「台灣創造」,打造更多生動的台灣產業故事,積極搶佔全球消費者的心靈位置。

*作者為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